他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先驱和奠基者之一,原子弹、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从“殚思觅火”到“杏坛育人”,他始终甘为人梯、俭朴低调。近日北京卫视《清风北京》栏目播出专题片《寄情木铎 师者清辉》,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祖洽的清廉故事。
【清风北京】寄情木铎 师者清辉
黄祖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是唯一一位同时参与原子弹和氢弹设计的科学家,为“两弹”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1980年,他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建立起我国首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点之一,开展热点问题研究,培育大批人才,实现了从“铸剑人”到“育才者”的转型。
对于曾经的功绩,黄祖洽淡然处之,将满腔热忱倾注于教育事业。
工作中他恪守原则,严于律己。虽身兼数职,却只领取一份薪水,多次退回国家发放的特殊岗位津贴,并将翻译书籍的稿费捐出用于购置科研器材。
生活中他勤俭朴素,常吃自己煮的“破烂饭”,并严格要求子女及家人。
2014年逝世后,家属遵其遗愿,将百万积蓄捐设奖学金和基金用以奖掖后学。
寄情木铎,师者清辉。黄祖洽毕生默默奉献创下了“一生两辉煌”的业绩,以最质朴的坚守诠释了最宏大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