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携手珠海校区团委,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支持下,于7月23日至8月1日赴云南普尔、文山开展“云畔共生”优师计划师范生暑期实践。项目面向2021级和2022级的全部优师计划学生开放报名,经选拔后,共有来自11个省份的24名学生参加,覆盖思政、生物、地理、数学、中文、外文6个学科。
在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中,活动以“两山论”为科学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围绕“优师计划”培养目标,依托云南省普洱市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生态及文化资源,以田野调查为方法论,借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学载体,开展生态文明野外考察、乡村经济社会田野调查,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坊,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扎根祖国大地,发现并反思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真问题,探索优师计划师范生“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的经验做法。
在教师的带领下,优师计划师范生们深入芒坝村、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走访丘北县腻脚乡腻脚村、鲁底村,与村支部书记开展深入座谈,了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参加教学工作坊,基于考察和调研提出的真问题,设计适合中学阶段教学实施的教案。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理念转化为优师计划师范生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这次活动让我觉得很有温度,很有深度,也很有广度…...”“项目让我从理论走到实践,看到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是真的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这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头脑中的知识好像很鲜活了起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一个学习者向一个教育者的转变…...”通过项目后期访谈,学生纷纷表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在知行合一中领悟教育真谛,也正是这次项目活动设计的目标之一。
“云畔共生”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生态文明理念与教师教育发展的有机融合,更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探索。活动在高校学科团队带领下,积极整合地方政府、中小学课程与地方保护区资源,充分响应教育部关于“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要求,同时与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基层实践形成联动。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计划将“共生系列”打造为可推广的品牌项目,深化优师计划培养模式,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协同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