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历史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纪实

历史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纪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挖掘和学习革命先辈光荣事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与平台优势,产出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组织开展了抗战主题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学生作品征集活动、党团支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复兴之志。


凝聚学理 资政育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主题研讨会、调研活动与学术成果


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弘扬伟大爱国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多所研究机构,主办两场专题学术研讨会,切实履行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6月13日至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学术活动,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系统回顾抗战研究的学术史及重大论题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会议论文,充分体现了“大抗战史”研究视角,在时空维度、研究方法和内容广度上实现新突破,开创了馆校研究互动新模式。


9月20日至21日,由历史学院主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将在珠海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历史转折点的深远意义,及其推动中华民族觉醒与团结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展望新材料、新视野背景下抗战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议共收到论文315篇,经专家审读,79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研究主题既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的抗日斗争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也包括对国民党抗战历程的客观审视;既聚焦日伪军的战略部署、战术执行与作战计划,也关注如英、德等国外交政策与新闻舆论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一系列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抗战史研究领域的拓宽与深化。


2“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推送头图.png


2024年4月至2025年5月,学院承担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抗战类主题纪念馆调研”,组织30余名专家分7个批次实地走访了18个省、市的46个列入名录的抗战类主题纪念馆,完成调研报告,顺利结项。此项调研旨在问诊把脉全国抗战类主题纪念馆存在的问题,对文物展陈、文字介绍、抗战馆人才培养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制定了包括305家抗战类主题纪念场馆基本情况统计表,课题成果得到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的充分肯定。



历史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为使命,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取得优异成绩。凝聚已故教授郭大钧先生抗日战争研究精粹的《抗日战争研究论集》正式出版,学院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出版座谈会。在史料汇编方面,学院教师张皓为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主持编纂的《日本有计划有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军事档案选编》于2022年由线装书局出版,依托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等机构所藏军事档案,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野心,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支撑。在论文发表方面,张皓、孙会修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在专著出版方面,李金操与张皓合著的《张自忠》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成果目录等相关研究成果。


5郭大钧老师《抗日战争研究论集》出版座谈会.jpg 6《日本有计划有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军事档案选编》.jpg


历史学院始终坚持将革命思想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工作,2025年春季学期,孙会修老师完成《十四年抗日战争史》全校选修课教学,130名学生选课,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该课程开设于2018年春季学期,是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的十四年抗战史课程,已讲授7次,800余名同学选课,受到普遍好评。


铭史砺志 继往开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集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抗战历史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传承,2025年5月,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发挥高校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中的示范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历史教学》编辑部等相关单位,面向全国各中学发起“铭史砺志,继往开来”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号召青少年以文字或视频为载体,挖掘抗战史迹、讲述先烈故事。


截至8月,活动已完成宣传组织、作品创作和作品评选,共产生来自全国的160件获奖作品、19名优秀指导教师、11所优秀组织单位,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的52件获奖作品、6名优秀指导教师、7所优秀组织单位。该活动有效引导同学们以史为鉴,以青春之我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7“铭史砺志,继往开来”主题创作征集活动推送头图.png


叩问家史 接续星火:“父辈的荣光”抗战英雄后代访谈


历史学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2024年12月起,“父辈荣光——将帅后代口述史”采访了包括任弼时、罗荣桓、黄克诚等十余位抗战将帅的后代,积极继承与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为社会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深厚力量。


2024年12月9日,历史学院特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举行专题对谈。陈人康生动讲述了其父陈士榘将军、其母范淑琴同志受家风熏陶投身革命的壮阔历程:从秋收起义到渡江战役,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一段峥嵘岁月,再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信仰。此次访谈以鲜活的家族记忆为党史、军事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料。访谈结束后,陈人康应邀在留言簿上题写寄语,方寸白纸寄托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8“父辈的荣光”抗战英雄后代访谈1.jpg


6月27日,历史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展开对话。陈赓将军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与两广地区维护革命政权的斗争,并在“整理党务案”后,毅然公开共产党员身份,退出国民党,此后辗转上海、鄂豫皖苏区等地,与国民党反动派持续开展或暗或明的斗争。陈知进女士生动回忆了其父的家庭背景与革命情况,重点讲述了陈赓将军在全面抗战时期领导山西地区及太岳军区军民坚持抗日的事迹,并深情追忆其母傅涯同志革命工作的片段。这次对谈不仅为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与革命思想提供了鲜活素材,也为系统科学地推进红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


9“父辈的荣光”抗战英雄后代访谈2.jpg


赓续血脉 使命在肩:党团支部主题纪念活动


为践行初心使命,历史学院各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日、团日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激扬时代新风。


5月10日,历史学院2024级硕士党支部联合哲学学院第一党支部,邀请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副主任夏霖开展“平北抗战故事”专题讲座。夏霖通过翔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叙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三次挺进平北、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政治与经济建设的经过,彰显共产党员“我将无我”的担当与“不负人民”的承诺。



历史学院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与历史学院2024级硕士生第一、第二团支部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感悟历史,激发担当。通过参观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抗战厅,学习国家安全法及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党员、团员对“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有了愈发清晰的认识,并承诺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足迹 践行初心:在脚步丈量中汇聚报国之志


历史学院先后组织多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通过线上史料整合、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学生在实践中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连,领悟“两个结合”重大意义,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4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全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深度探访与调研项目,派出四支队伍前往北京、南京、沈阳和延安,按照“实现一次共建、一次探访、一场联动、一组调研、一系列微课产出”的方案开展调研。调研队伍对各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或旧址进行了深入的参观走访,积极争取与当地其他场馆联动调研,与场馆专家、各部门工作人员举办座谈会,产出16篇调研日记、“红色中国·历史回声——青年之声述抗战旋律”系列微课、“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推送与调研vlog等成果,积极投身相关主题宣讲,参与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百馆千品万人赞——首都高校力量参与博物馆文化传播”项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建设、抗战文物保护与活化,以多方式、多维度、多层面推动“五史教育”与伟大抗战精神普及。



2025年多支队伍继续围绕“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开展多样调研与实践。7月3日,“行为兰心 智链黑土”支教队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展调研及主题团日活动,队员们参观走访了陈列馆内日本细菌战系列展厅,在系统了解日本细菌战基本脉络的同时,深刻感受东北抗战的苦难与牺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决心在未来执教生涯中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实践。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组织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思政教育和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历史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与平台优势,推进抗战史研究,投身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历史智慧和青春力量。


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p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