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设立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以实践培养“四有”标识鲜明的一流学生。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大学生们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国情调查、用脚步丈量教育热土的同时,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脉动、重温峥嵘岁月中的初心使命。
部分实践队员集体合影
聚焦家乡教育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自启动以来累计在全国招募3000余名大学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30000余份入户调查,访谈近50000户。2025年暑假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围绕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管理、待遇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负担、教育满意度及生态文明教育七大核心议题,入户全国218个抽样区县的10000户教师家庭,开展系统性的入户调研,大量令调查员敬佩的瞬间、暖心的感动,亦或是困惑和深思,都是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中成长的契机。
大学生入户调查和小组讨论剪影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用热爱与坚守搭建的桥梁。调查中,在云南腾冲的群山环抱中,段从艳校长用二十五年光阴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播撒希望。通过她的故事,队员们感受到教育是用真心铺就的事业,是用同行唤醒的感动。天津蓟州的山村里,两位女教师以热爱为灯,将简陋教室化作成长的乐园。她们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进步,自制教具在水泥地上勾勒出世界的轮廓,让教育的光芒打破物质条件的限制。从宁波到镇江,调查的足迹串联起教育生态的图景:家长把期待化作孩子书包里的文具,教师们谈及课堂改革时眼中有光,而资源整合与政策优化仍在路上。高中教师案头的备忘录记录着每日充实的工作内容,不同学段教师薪资结构的差异、现行职称评聘制度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广西大化县、四川凉山州、贵州紫云县等,当调查员记录下这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故事的同时,也在心底种下改变的种子——让政策更懂教师的温度,让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让每份坚守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专访段从艳校长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入户调查剪影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入户调查剪影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入户调查剪影
赓续家乡红色血脉,缅怀八秩抗争魂
2025年暑期大学生教育国情调研中,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调查员深入沟墩镇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红色基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传承路径,深刻理解“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的实践意义。沟墩镇红色课堂以知识讲授为核心,通过梳理红色脉络、讲述先辈事迹,设置互动提问环节筑牢学生思想根基;通过红色诵读精选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演绎中与先辈“对话”,感受精神力量;通过红色足迹实地探访镇史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温度,在交流中升华红色记忆。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调查员深入沟墩镇了解红色基因并为学生宣传红色文化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云南省腾冲市调查员前往纪念馆体悟革命精神
2025年暑期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实践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用细致的调研、深入的访谈,致力于呈现一幅真实而全面的教育画卷。同时,大学生也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前行的动力,以真心去感受家乡教育跳动的脉搏。调查中,大家深刻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更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未来,大学生将努力成为“教育发展的行动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做教育改革的先锋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并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中代代相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