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德师风举报    |     科普基地                                                                                                   学院官方微博     |        院分团委微博

 
行走的大思政—“汉语抽象名词多视角研究”专题讲座举办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5-06-20
  查看: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行走的大思政—“汉语抽象名词多视角研究”专题讲座举办

2025年6月16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方清明教授莅临我院,带来了一场题为《汉语抽象名词多视角研究》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张蓉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方清明教授以“问题”“灵感”等贴近日常的词语为例,引导大家思考何为“抽象名词”,并引用陈寅恪先生“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名言,点出汉语抽象名词研究在语言学乃至哲学、文化等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方教授梳理了学界关于抽象名词的研究现状,并以细腻生动的语言,层层展开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从语料库技术分析抽象名词的语义韵,结合马来西亚华语“人士”“分子”等词的搭配,探讨华人习得时,面对的语义韵困境;通过语料库技术,结合“程度”等词,分析抽象名词的句法依赖性;从抽象名词与动词、介词的搭配关系,到辞典释义过程中的歧义现象、教学难点与改进策略;结合“原因-理由”“著名-闻名-有名-知名”等实例,揭示型式视角的易混淆抽象名词的辨析;从语言哲学的思辨角度,到概念史视角下的抽象名词描写。方教授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将原本晦涩难解的语言现象讲得生动鲜活,处处可见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深厚的学术积淀。

讲座最后,方教授动情地谈及自己多年来从事语言研究的心路历程。他以一句话勉励在场学子:“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要忍得住。坚持往前做,这口气不能松。”他引用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一诗,鼓励同学们:学术之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若将研究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便会发现它“更诱人,更美丽”。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融洽。方教授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详解,启发性强,赢得阵阵掌声。学院曾思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讲座是生动且深刻的,不仅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更为重要的是,为同学们展示了语言研究的广阔天地与实践路径。她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语言现象入手,提高观察力,训练严谨的思维能力,敢于迈出学术研究的步伐。

作为“行走的大思政”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实践。我院将继续依托本平台,引导、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青年学子在学术探索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磨砺中成长成才。

 
最新发布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11-11
11-11
 
学院新闻 更多...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教学工作 更多... 
05-28
03-31
12-02
11-07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