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我院教师林健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的联合邀请,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舍身的伦理:以《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的中国化诠释为例”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无尽意青年学者工作坊系列讲座”的第十四讲,由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孙皓佳老师主持、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甘沁鑫老师评议。

在讲座中,林健老师回顾了“舍身”在中国佛教中的含义、分类,并从中国舍身实践的重要经典依据——《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出发,探讨中国佛教接纳印度苦行传统、解决佛教实践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冲突的思路与方法。林健老师认为,中国舍身实践以及与其同时期的孝道实践趋势表明,中古时期道德伦理的社会实践层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儒家孝道的呈现方式也远比经典文本所指出的更为多样,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佛教伦理逐渐与儒家伦理趋近融合。当这种趋近融合的社会基础消逝,由之而生的宗教实践方式也只能归于历史。
甘沁鑫老师对讲座进行了评议,补充了中国之外越南、韩国等东亚文化圈国家的佛教舍身实践情况,同时呼吁当今时代应对如何表达虔诚有更审慎的思考。在与会老师共同探讨并回应了听众问题后,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此次讲座,展示了我院教师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也是我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展示学术风采的实践。

林健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哲学博士,2017-2018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现为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数篇专题论文,出版专著《中古中国<法华>譬喻诠释研究:从经典注释道地域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宗教学学科佛教分支条目编写。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佛教史、佛教解经学、中印文化交流与成都城市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