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示| 教学通知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大运河文化带综合实习实践活动申报

一、  活动目标

中国大运河见证了沿线城市的沧桑巨变,在我国南北交流、民族融合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为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更好落实学校实践育人目标,鼓励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通,提高在校大学生学术实践创新能力,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特依托相关院系共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综合实践平台。


二、  活动介绍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术讲座、实地考察、分组课题研究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掌握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学术讲座、实地考察为所有成员集体活动,分组课题是对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综合分析问题等方面的综合锻炼。

本期实践活动面向首都师范大学二、三年级本科生开放申报,申报人应围绕实践平台主题,采用参考选题及自选主题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个人兴趣,提出申报,选题尽可能体现学科交叉和学术前沿。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并确定入围队员,团队人数100左右。组委会根据项目申报整体情况,考虑学科差异,设定若干课题组,每组成员8-10人,设课题组负责人1人。

 

参考选题如下:

1.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地理生态与人文历史关系研究

2.  基于地理信息的大运河旅游带与公众社会认知体验研究

3.  大运河旅游线路规划

4.  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分析

5.  大运河水系变化与城市变迁分析

6.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对大运河沿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展望

7.  文化遗产视角下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历史景观与运河关系认知现状及分析

8.  基于地理信息的大运河历史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9.  基于地理信息的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10.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人文内涵研究

11.  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及其活态传承

12.  人工智能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的应用

13.  江南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

14.  大运河与江南文化

 

三、  活动安排

首都师范大学大运河文化带综合实践平台会为入围队员做行前动员,调研过程中带领同学们参加学术会议。项目为所有同学提供交通、住宿、早餐,午餐、晚餐自理;为所有同学购买短期保险。

完成社会实践调研以后,每个课题组按照申报书的结项要求提交结项论文和相应成果,首都师范大学大运河文化带综合实践平台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若干,并颁发相应证书。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大运河文化带综合实习实践日程安排

       - 75日:行前动员(教务处领导)。

       - 76日:乘坐火车从北京前往无锡。

       - 77日:参加“2024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探讨会”。

       - 78日:考察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等运河古河道、水利工程、古建筑、博物馆等。

       - 79日:考察无锡博物院、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等博物馆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晚上前往常州。

       - 710日:考察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常州古运河南大街篦箕巷等运河古河道、古建筑、历史街区等。

       - 711日:考察常州博物馆青果巷文化记忆馆等博物馆、生态景观、古建筑等;晚上乘坐火车返回北京。

 

四、  联系人

申报截止时间为618日下午17:00前,申请书请发送至王铭老师邮箱: 6400@cnu.edu.cn;项目事宜请直接咨询教务处实践科党博老师,电话010-68902805

 

 

 

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