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与国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临床的转化,2020年10月27日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讲座在台江校区F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的周欣教授作了题为《多核磁共振成像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柠教授主持,多家医院的医生、学生热情参加了此次讲座。
周欣教授从MRI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向在座师生们介绍了由其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并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重点明确突出的幻灯片介绍了多核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多核MRI通过将129Xe气体超极化弥补了传统磁共振的不足,有效、精准地将肺部结构和功能检测结合起来。该设备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对新冠病人的病情评估方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获得了全球首个医疗器械认证。同时该设备在神经系统研究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讲座的尾声,参会的老师和同学都积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周欣教授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与大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相结合,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并阐述了多核MRI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下一步研究目标。2个小时的报告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全体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思考,获益匪浅。学术讲座结束后,在陈万金教授和张静副研究员的陪同下,周欣教授参观了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并合影留念。

人物名片:
周欣,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国家磁共振中心副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杰青、中组部“特别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委会主任。2018年荣获CCTV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20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活体分子成像方面的研究。自主研制了世界上增强倍数最高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MRI)仪器,成功“点亮”肺部,解决了传统MRI对肺部空腔无法清晰成像的难题,并用于新冠肺炎中。发展了多核MRI新技术,研制了系列新型造影剂,为脑部重大疾病和肿瘤的早期检测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仪器与手段。在PNAS、Nano Letters、Angew Chem、MR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及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