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刚刚踏入2022年的榕城,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先后举办了三场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本月学术活动先后邀请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的专家解读前沿思路,交流学术心得,会议于福建医科大学台江校区基础楼4楼会议室举行,由重点实验室王柠教授主持,校内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附属医院青年医生积极参会,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1月3日上午,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李呼伦教授以“B细胞与多发性硬化”为主题,对该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前景、趋势进行了科普介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李锐博士介绍了该团队关于自身免疫和传染性疾病中细胞因子定义的B细胞亚群,阐述了CD80等免疫分子在自身免疫和传染性疾病中形态功能的变化特征、利妥昔单抗在多发性硬化疾病中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林毅教授,以病人的诊断历程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HAM(HTLV-1相关性脊髓病)的诊断、临床特征、和目前的治疗手段,并介绍了该团队对HAM新治疗策略的认识和探索。1月11日上午,福州大学杜民教授率领团队分别作了题为《脑电运动想象解码及脑肌电建模与耦合分析》和《面向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识别算法的多通道脑电采集系统研究》的报告,深度探讨了脑机接口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前景和可能性。1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受邀作了《蛋白稳态失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专题报告,阐述了唐氏21三体综合症患者21号染色体上长臂编码的USP25(去泛素化蛋白酶)过表达从而造成认知损伤、SNX27蛋白在唐氏患者脑中下调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以及SNX14基因突变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等蛋白质稳态失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学术报告结束后,实验室成员付莹教授、陈万金教授带领各位专家参观了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
这先后的三场报告内容丰富多彩,专家讲解生动风趣,与会师生反响热烈,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积极思考,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不仅开阔了神经免疫治疗相关领域、脑机接口使用前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相关蛋白质稳态变化的视野,对自身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新的启发和收获。
新的一年里,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各领域学术同行来院进行交流,共同携手互助,促进福建地区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发展。在此,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实验硕果装满堂,科研坦途铺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