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代码:12743
|

English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首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优秀单位

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单位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

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7-21     编辑:尹浩然     来源: 组宣部     浏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根据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该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3.坚持协同联动,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把各项指标要求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岗位上,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以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整体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以“对分课堂为抓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严格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制度,充分发挥老专家、名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勇挑重担,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课。

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教师工作部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责任单位:教务部、二级学院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和选拔优秀教师指导学生科技社团,让学生走进团队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的全过程中,及时融于最新的科研成果,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培养选树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用科研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科研报国的思想影响学生。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部、教务、团委二级学院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1.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学院教学计划中,实现实践活动学分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规范管理。

责任单位:校团委、二级学院

2.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

3.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继续落实暑期“三下乡”项目活动和广东省教育厅“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探索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宣传国家政策、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等公益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学工部、校团委、二级学院

4.加强劳动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园劳动、校外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课”,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组织实施一批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责任单位:教务、学生、团委、二级学院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完善党建引领的文化育人体系。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培育、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育人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责任单位:组宣部、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互联网+思政”网络育人新路径。推动媒体融合、网络育人、思政研究体系建设三者相统一,重构信息生产传播机制,利用新媒体矩阵持续推出“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开展“四史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生入学安全教育”“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传播时代主旋律,弘扬青春正能量。加强与“易班”等各类网络平台的共建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责任单位:组宣部、学工部、网信中心、图书馆

2.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 网络育人精品项目。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部门:组宣部、团委、学工部

3.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着力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水平,促进网络文明传播,构建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

责任单位:组宣部、网信中心、校团委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水平,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体育与心理育人工作的融合,深入推进阳光体育工作,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强化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韧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心理健康部、学工部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教师工作部组宣

2.加强干部管理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干部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责任部门:组宣教师工作部

3.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三个深入”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党委书记、校长以及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1次思政课。

责任单位:学工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1.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完善“一卡通”信息服务功能,更好服务于育人工作。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在总务后勤、保卫、图书馆等服务部门推广“微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一批校级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校级“服务育人示范岗”。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学工部网信中心、总务后勤、保卫、图书馆

2.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和团队建设。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责任单位:组宣部、教师工作部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责任单位:学工部、二级学院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院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学院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各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做好样板支部培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责任单位:党政办、组宣部、校团委、工会、二级学院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注重协同推进。进一步明确责任,制定落实方案,细化分解试点建设任务,确保任务落实到人。强化育人“一盘棋”意识和全局观念,构建统筹联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形成上下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把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细抓实。

3.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对标对表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阶段成果及存在的困难,积极培育精品项目、形成工作品牌。牵头单位分管校领导要加强对相关落实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学院结合实际加强定期检查和督导,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中共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

  • 招生电话:020-61362250、61362251、61362252        

    收费咨询:020-36559846  招生监督电话:020-36552375        

    就业电话:020-61362189        

    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电话:020-36552355、36552356        

  •                                   E-Mail:zsjyb007@163.com

  • 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蟾蜍石东路2号[交通图] 邮编:510515

  •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高校园区[交通图] 邮编:510550

版权所有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粤ICP备05076335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