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专题学习二:人物篇 ——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3日 | 浏览:

国家荣誉称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

截至2020年8月11日,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共有31人。

(文字与图片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special/dzby/ch/

 

“人民英雄”张伯礼:宁负自己 不负人民

张伯礼,男,汉族,中共党员,1948年2月生,河北宁晋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人民英雄”张定宇:冲锋在前 身先士卒

张定宇,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2月生,河南确山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他长期在医疗一线工作,曾带队赴汶川抗震救灾,多次参加国际医疗援助。2019年12月29日,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后,他立即组建隔离病区,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组织动员遗体捐献,为确认新冠病毒赢得了时间,为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创造了条件。作为渐冻症患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人民英雄”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陈薇,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2月生,浙江兰溪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她长期致力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人民英雄”艾热提·马木提:守卫边疆镇平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艾热提·马木提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艾热提·马木提从警27年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反恐处突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事事冲锋在前,带领公安干警成功侦破一系列案件。2016年9月在搜捕公安部A级逃犯时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铮铮誓言。


“人民英雄”张超:为祖国奋飞

29岁短暂人生,12年逐梦长空。张超加入舰载机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舰载战斗机操纵特点和舰载飞行要领,飞行技战术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

从初教机到高教机,从二代机到三代机,从陆基飞行到舰载飞行……他先后飞过8种机型,数次主动放弃更轻松的岗位,选择为祖国召唤、为军人使命而奋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最割舍不下的仍然是飞行。

他,就是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原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执行任务时突遇空中险情,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被迫跳伞,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人民英雄”申亮亮:蓝盔战士赤子心

申亮亮,他从军报国信念坚定,军事技能训练刻苦,熟练掌握连属主战装备,精通运输车、瞄杆钻车、挖掘装载机等装备操作,成为“一专多能”型骨干,入选集团军“百名专业技术能手”人才库。2016年5月赴马里执行第四批维和任务,在执行任务中遭遇恐怖袭击,果断指挥战友向目标射击,在汽车炸弹爆炸瞬间将战友推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被评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资深外交官,“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人民英雄”麦贤得:钢铁战士的人生坚守

麦贤得,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在“八六”海战中身负重伤,坚持战斗,用热血和生命守卫万里海疆,50多年来永葆英雄本色,激励官兵矢志奋斗。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护佑万千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载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一位“糖丸爷爷”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顾方舟1957年开始脊髓灰质炎研究时,他未曾想到这件事将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有人说,顾方舟是比院士还“院士”的科学家,而他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位病毒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二十二年逐梦“天眼”,只为仰望星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生于1945年,曾任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1994年,他提出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
2019年9月17日,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二十二年,一件事。南仁东,这位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的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FAST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火花。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创“中国方法”,寻数学之“道”

    将吴文俊称为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也不为过。
    1956年,他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他又和袁隆平一起站上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吴公式”“吴方法”具有极强的独创性,他的工作承前启后,为拓扑学开辟了新天地,成就泽被至今,令国际数学界瞩目,甚至激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
    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数学大师陈省身这样称赞吴文俊。
    吴文俊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研究数学机械化。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开辟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这一方法后来被用于解决曲面拼接、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高技术领域核心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研究与应用的高潮。
    1982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席布莱索等知名科学家联名致信中国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人,赞扬吴文俊“独自使中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地位”。
    2006年,年近九旬的吴文俊凭借“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获得邵逸夫数学奖。评奖委员会这样评论他的获奖工作:展示了数学的广度,为未来的数学家们树立了新的榜样。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索星空不停歇

他是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主心骨”。从资源二号到嫦娥一号,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有他在,“发射不紧张、队员吃得香”。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兢兢业业奉献50余年,一生矢志“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科学家”。他,就是此次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人民科学家”程开甲:隐姓埋名的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立志“科学救国”,他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学成后婉拒导师挽留,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

1960年,他被一纸命令抽调至北京,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他来到罗布泊这片“死亡之海”潜心开始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1964年10月16日,东方一声巨响,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程开甲还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虽然在参加核武器研究的20多年时间里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文,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但程开甲经常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扎根大漠50余年,潜心石窟研究,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

李道豫,资深外交官,“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6岁加入地下党组织;20岁进入外交部,长期从事多边和双边外交领域工作,深度参与我国在多个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决策和处理;58岁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国际舞台舌战群儒,稳妥处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提升了我国国际话语权。61岁转任中国驻美大使,坚守原则、巧妙应对,见证了中美关系从低谷到改善的全过程……52年外交生涯中,他始终秉持一颗炽热的初心,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中向世界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 

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董建华,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领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妥善处理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香港顺利回归与平稳过渡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作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热地:“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在28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唯一的“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引人注目。

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已是耄耋之年的热地。

从农奴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从雪域高原到祖国首都,热地始终保持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努力推进西藏与内地的交流,不断书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

“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是热地一生的信念。

北京中央政法干校毕业的热地,196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那曲地区,作为公安战线一名普通侦查员时,是高原上人人称赞的“剿匪英雄”。

率团出访欧洲议会中,热地向世界介绍西藏的发展变化,驳斥谬论,引起极大震动。经历过多次针锋相对反分裂斗争的热地说:“在西藏,搞好民族团结工作,首要就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作为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载体,援藏工作也离不开热地的贡献。连接西藏和祖国内地的青藏铁路,离不开热地等自治区领导同志多次向中央建言献策。

作为西藏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热地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西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人民教育家”于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合

于漪,这是一个在谈到新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时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68年的从教生涯,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张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开设公开课近2000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著述数百万字……如今已90岁高龄的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在她教过的学生中,有人在毕业十几年、几十年后,还能整段背出她当时在课堂上讲过的话;在她带教过的老师里,有人为了“抢”到前排座位听她上课,竟不惜专门配副眼镜,冒充近视眼……

于漪的语文课,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流利动听,如诗一般,没有废话,入耳入心。”于漪的学生、原上海闸北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葛起裕说。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于漪带着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语文教育的“秘密”。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情系刑法的“90后”

高铭暄,人民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60多年来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高铭暄,男,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教育家”卫兴华——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卫兴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他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经济论、生产力多要素论等,在经济学界影响广泛。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不做“风派理论家”——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

卫兴华在我国经济学界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非同一般,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60余年,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等文章1000多篇,出版《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等著作40多部,成为中国最多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这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于2013年获得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  

“人民艺术家”王蒙:始终跃动“少年布尔什维克”初心

王蒙,人民艺术家,60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在67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王蒙创作了1800多万字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出版,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和多项国际性文学大奖,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高度。

 

“人民艺术家”秦怡:我愿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

秦怡,女,汉族,中共党员,1922年1月生,上海市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委会顾问、一级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演了《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五号》等30多部影片,塑造了多个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6岁开始舞台生涯,25岁走上大银幕,跨越世纪的风霜雨雪,90多岁高龄依然在不断攀登新的人生高峰——她是秦怡。她用一个个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的角色,照见了人们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她怀着对电影、对观众的满腔热忱,用漫长的艺术生涯沉淀出了“人民艺术家”的真谛。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永远为人民歌唱

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为建立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和发展民族演唱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不久前,在一个网络问答社区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近1.5万个回答中,排名第一的是《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原唱郭兰英,曾演唱过无数经典旋律,也创造了许多舞台艺术形象。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并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人民楷模”高德荣:“我们整族脱贫,就是最好的献礼”

高德荣,人民楷模,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带头人,30多年来为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和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楷模”都贵玛:草原母亲

都贵玛,人民楷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主动收养28名孤儿,精心研习医术,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生命,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
“三千孤儿进草原”是新中国载入史册的人间大爱传奇,都贵玛是谱写这段佳话的草原母亲代表。
 

“人民楷模”李保国:

他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脱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 

“人民楷模”朱彦夫:一心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

朱彦夫 1947年参军,经历战斗上百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退伍后用自己的抚恤金,建图书室、办夜校,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他身残志坚,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半世纪,放牧巡边在祖国最西端

布茹玛汗·毛勒朵,人民楷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卫国护边,带动乡亲巡边守边,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楷模”王继才:“让我一辈子守着这面旗!”

1986年开始,他和妻子奉命守卫开山岛,32年如一日排除困难、坚守孤岛、为国戍海,自己动手修缮营房、建设哨所,坚持每天巡海岛、护航标、写日志,坚决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有力捍卫了国家利益,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国防和海防事业。 

“人民楷模”王启民:一生奋斗为祖国建设“加油”

王启民,人民楷模,50多年来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挑战油田开发极限,攻克技术难关,是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人民楷模”王有德:每一抹绿色都浸透赤子情深

王有德,人民楷模,科学治沙的探路人,40多年来参与并带领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宝贵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楷模”王文教: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

王文教,人民楷模,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上世纪50年代从印尼回到祖国,40多年来先后带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11个世界团体冠军,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