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合作论坛在贵州贵阳举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郑伟光在论坛上作主题为“画好三个‘同心圆’,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和东盟间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政府间交流合作平台,至2022年共举办15届,设有永久交流会址。本届教育合作论坛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的第二届论坛,由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处主办,贵州理工学院、马来西亚科技大学联盟(MTUN)共同承办,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支持。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部长、贵州省领导、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贵州省教育厅领导、东盟教育交流周执行秘书长、马来西亚职业技术大学联盟(MTUN)主席等来自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政府官员、外交使节、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围绕“共同转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范式”的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讨论了“为未来革命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挑战与机遇”及“加强院校和企业伙伴关系以实现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等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线上线下互动热烈的交流讨论旨在推动中国与马来西亚以及东盟各国的合作共赢,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达成共同目标。
近几年,我校在不断深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创世纪工业技术学院、槟城钟灵独立中学、尊孔独立中学和一些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与马来西亚创世纪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来西亚鲁班工坊”,目前我校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所院校机构建立有交流合作关系,在开拓海外合作办学与培训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就在这个暑假,由我校举办的“广东机电职院-槟城独立中学职业技能体验式国际培训班”顺利开班。该中学近100名华人华侨子弟参加了“数控技术”“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和“中国书法临摹与创作”3个培训班的学习,由我校各个职业培训服务团队负责。
论坛上,郑伟光介绍了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围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和开拓与东南亚、非洲国家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交流合作,打造“利益共享•价值驱动•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经验。
他强调,要加强院校和企业的伙伴关系,就是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探索画好平台、机制、团队三个“同心圆”,打造与企业“利益共享•价值驱动•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持续密切国内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培训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所有专业全覆盖,增强了学校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郑伟光校长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搭建产教融合支撑平台,挖掘各方价值诉求,寻找利益共同点,以需求对接促成价值交换,是解决产教融合利益错位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校会同政府、协会、企业,四方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牵头成立了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起“135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所有专业全覆盖,以此提高学校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当前,广东机电职教集团已经成为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我校利用产教融合平台,优中育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产教融合“朋友圈”不断增量提质。第二,打造价值共同体,是解决产教利益主体价值差异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校重点建立融合机制和动力机制,打造校企价值共同体。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产教双方融为一体,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形成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例如: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我校出台《校企合作贡献度(项目负责人)评价办法》,设计芝麻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评价利益相关主体校企合作贡献度,让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更进一步参与合作的动力。第三,铺设育人成果落地输出路径,形成发展共同体,是解决产教融合难以落地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校一是打造博士科技服务团队,致力于推进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共建创业训练服务团队,开展产业服务与协同育人;三是成立职业培训服务团队,主动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郑伟光校长的演讲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共鸣,同属国家“双高”职业院校的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有富,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校长金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童晓明等兄弟院校领导、专家专门与郑伟光校长作深入交流。
校企合作中心主任李友余、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宋欧陪同郑伟光校长出席论坛。(编辑:张欣,审核:李友余,终审:谢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