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代码:12743
|

English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首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优秀单位

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单位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

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正式启动乡村老人陪伴慈善项目

时间:2025-06-06     编辑:罗睿真     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     浏览:

6月5日下午,白云区钟落潭镇登塘村的老屋檐下,一场跨越代际的生命对话悄然展开。我校社会工作专业联合广州市阳光青藤爱心促进会、一点善文化传媒(广州)有限公司发起的“慈善大爱润乡土,社工专业伴桑榆”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以口述史与生命故事访谈法为专业工具,深度挖掘乡村老人的生命故事,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专业力量。项目团队首站探访8位乡村老人(年龄最大98岁,最小83岁),以创新实践模式开启乡村养老服务新探索。

活动正式开展前,由广州市阳光青藤爱心促进会的瓶子老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如何拍摄老人的生命故事”专业培训。培训中,瓶子老师围绕镜头语言运用、人物情感捕捉、场景氛围营造等方面展开讲解,强调要以细腻的视角和专业的手法,记录老人生命故事中的闪光点,为后续融媒体视频制作奠定基础。



此次项目突破传统社区服务模式,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融媒体传播深度融合。项目团队精心设计“双轨制”老年故事采集方案,首周内开展的第一次入户陪伴中,社工专业学生携带《口述史访谈伦理告知书》与《生命故事线索引导表》,运用“开放式问题+情感共鸣”技巧,从老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如“您每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逐步引导老人讲述生命历程。在83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中,学生通过“情境还原法”追问街道旧貌、邻里交流等细节,帮助老人重现六十年岁月的历史场景。“刚开始访谈时特别紧张,担心问错问题会让老人不愿交流。但当张奶奶说起年轻时在村口老榕树下纳凉聊天的场景,眼里闪着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收集故事,更是在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参与首访的学生小李感慨道。另一位学生小王则表示,在追问老人过去的生活细节时,自己仿佛也穿越到那个年代,“原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的能让我走进别人的人生,这种体验太珍贵了。”

“我们不仅是故事的倾听者,更是乡土文化的记录者。”项目负责人社会工作专业带头人陆淑珍老师介绍,第二次入户陪伴在首访7天后展开,学生依据前期整理的《第一次访谈素材概要》,运用“意义追问”与“对比提问”等专业技巧,引导老人将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社区发展相联系。在场景还原环节,团队携带老照片复制品,陪同老人重返故事发生地,通过“现场重构”法组织情景再现,多角度捕捉具有历史感的画面。

两次入户访谈后,学生还要进一步完成视频剪辑,建立分类清晰的生命故事素材库,并形成可用于平台宣传投放的短视频,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关爱。



老人们对项目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奶奶拉着学生的手说道:“平时很少有人愿意听我这个老太婆唠叨过去的事,现在你们认真记、用心拍,我特别的开心。”85岁的陈爷爷则表示:“把我们的故事留下来,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这是好事,我一定好好配合!”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构建了“教育-实践-传播”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职业院校将《口述史研究》《生命叙事社会工作》等知识融入项目实践,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尊重受访者主体性”“注重历史情境还原”等专业原则。采集到的生命故事将制作成“时光记忆馆”系列视频,通过专业叙事重构乡土文化记忆。目前,首批8位老人的故事已进入素材整理阶段,后续将通过线上线下分享活动,推动社会对乡村老人群体的关注。

这种将专业建在社区服务阵地上的实践,不仅为乡村老人搭建了生命意义的表达平台,更让职业教育学生在“助人自助”中实现专业成长。随着项目推进,一个充满人文温度的乡村银发文化品牌正在逐步成形,慈善与专业的融合必将在乡土大地上绽放持久生命力。(初审:陆淑珍,终审:马庆)







  • 招生电话:020-61362250、61362251、61362252        

    收费咨询:020-36559846  招生监督电话:020-36552375        

    就业电话:020-61362189        

    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电话:020-36552355、36552356        

  •                                   E-Mail:zsjyb007@163.com

  • 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蟾蜍石东路2号[交通图] 邮编:510515

  • 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高校园区[交通图] 邮编:510550

版权所有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粤ICP备05076335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