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根据学校 4 月 18 日科研工作协调推进会会议要求,现就学 校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平台遴选、建设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2025 年学校拟遴选建设 10 个左右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 个 左右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 术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种质资源库、生物 样本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学数据 中心、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等)。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 学校高层次办学高质量发展需求, 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 应用为导向。
(二)坚持资源匹配
推行团队、平台、项目一体化配置,各学院(部)要将科 研创新团队、创新平台遴选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能 力提升项目申报等工作协同谋划、统筹布局。
(三)坚持成果导向
研究内容应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 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研究成果应有助于学校本科层次职业 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双高校 ”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申报。
三、申报条件
(一)科研创新团队
1.团队带头人要求
(1)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 治学严谨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 中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
(2)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副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
(3)达到以下六项条件中的两项: ①近五年,主持完成 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2 项;②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 表学术论文 2 篇以上(或取得 1 项发明专利或 2 项实用新型 专利);③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二等奖奖励 1 项;④ 入选地厅级以上领军人才、教学名师;⑤省级以上科研(教学) 团队带头人或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 室负责人;⑥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并拥有两年以上工 作经历。
2.团队结构要求
(1) 团队总人数不超过 15 人,其中校内教师不超过四分 之三。
(2)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成员中35 岁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不低于三分之一;
(3)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成员中具有硕士以 上学位的研究人员(包括攻读硕士学位者)不低于二分之一;
(4)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成员中高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3.团队成果要求
近五年,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活跃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较 高的学术水平, 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中的两项:
(1)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 1 项以上;或完成地厅级科研 项目 3 项;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5 篇以上;
(3)获授权发明专利 2 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 4 项以上;
(4)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1 项;获地厅级二等 奖 2 项以上。
(二)科研创新平台
1.符合学校专业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2.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开展产业发展 战略咨询、产业共性技术攻关、产业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 创新服务供给、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
3.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 技术创新带头人和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专职科 研人员不少于 15 人。团队成员近 5 年主持或完成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3 项以上,或制定国家、地方、行业标准 2 项以上,或获 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 品种等成果 5 项以上。
4.拥有较为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研发设备原值 不低于 500 万元,固定研发场地面积不小于 500m²。
5.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申报要求
(一)科研创新团队
各学院要聚集科研人才, 申报 3 个科研创新团队。
(二)科研创新平台
各学院要加强资源整合, 申报 1 个科研创新平台。
五、材料报送
各学院(部)请于 5 月 8 日前把签字盖章的《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申请书》《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科研创新平台申请报告》和汇总表:一式 1 份交至科研处 230 办公室,电子稿请发至 76975488@qq.com。
六、附件
1.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申请书
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科研创新平台申请报告 联系人:
马 莉(电话: 13993898666)
马 伟(电话:17393802169)
科研处
2025 年 4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