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纲要 再谱新篇 | 用AI点亮教学之光:青年教师刘文琦的探索之路
日期:2025-05-30 访问量:

走进黄淮学院十号楼的一间智慧教室,学生们正围着一个虚拟数字人“蓉蓉”热烈讨论。这个外型精美、动作丰富的数字人不仅能讲解课程重点,还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回答学生提问。它的创作者,正是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刘文琦。从中学时代用漂浮物代码帮别人装扮QQ空间的爱好者,到如今成为AI赋能教育教学的先行者,刘文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教育之变的探索之路充满了对技术的执着与对教育的热爱。

从兴趣到使命:技术赋能的尝试

刘文琦和技术的结缘始于少年时代。中学时,她喜欢帮别人用漂浮物代码装扮QQ空间,并在换装变装小游戏的启发下萌生了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人物形象的想法。大学时,受到学计算机编程的父亲影响,她与团队开发了“美食光”食物保质报时器,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醒人们食物的保质期。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技术可以切实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015年,在成都非遗博览会上,一个名为“天府瞳”的AR熊猫玩偶吸引了刘文琦的目光。作为新媒体专业的研究生,她对这项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次拜访创始人,深入了解AR技术的应用。三年后,已经在高校任教的刘文琦在《新媒体与网络传播》课堂引入AR工作坊,帮助学生们体验VR、AR、MR技术并尝试创作短视频。这颗好奇的种子,最终让前沿科技在她的教学中生根发芽。

2020年,由于长时间的线上教学,且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和统一,学生的学习热情难免受到影响。刘文琦又萌生了一个新想法:用虚拟数字人讲解知识点,背景配上驻马店的地标和校园风光,让学生们感受到熟悉的氛围。于是,“船船”——一个贯穿课程的卡通形象诞生了,这一虚拟助教精准模拟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新的对话与互动,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将AI技术引入课堂的初步探索,让刘文琦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无限前景,坚定了她探索“AI+教育”融合发展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从传授到陪伴:课堂模式的变革

站在智能文明的门槛前,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为了跟上AI时代的步伐,刘文琦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融入AI赋能教育的新生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她积极整合AI技术与传统教学,尝试用生成式AI实现教学角色的重构——从“传授者”到“学习伙伴”,让AI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这种模式下,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输出的模式被打破,虚拟数字人作为“智能助教”与“学习伙伴”,通过实时互动和个性化反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推动课堂向“智能、高效、个性化”转型。

在刘文琦的融合新闻学课堂中,虚拟数字人“蓉蓉”可以针对学生提问实时生成多版本解答,并通过情感分析调整互动策略,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她利用虚拟数字人模拟真实的新闻发布会场景,实现互动叙事和角色扮演,将学习内容融入引人入胜的情境之中,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场等教学场景也已解锁,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新闻采编的全过程。课堂之外,刘文琦还将AI技术融入学生评价、作文批改等具体场景,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学情报告,实现学习行为追踪与智能评价,指导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更专注于教学难点突破和个性化教学指导,从而让教育更加高效、精准。

生成式AI将抽象化的知识具象化,新的课堂模式受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学生管亚楠感叹:“当看到AI几秒之内同步生成学习视频框架、智能体‘文文’协助课堂教学,这些智能工具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的火花点亮了课堂,也让AI真正成为了我学习路上的伙伴。”

学生张俊兴在课后进行思辨:“我曾用AI完成数据新闻可视化,发现它能高效分析社会热点的传播路径,但文琦老师强调‘AI是工具而非替代’,要求我们反复核查算法推荐内容的人文价值。这种‘技术实操+伦理思辨’的模式,让我既掌握了智能采编技能,也理解了新闻人驾驭工具时的责任边界。”

学生曲佳欣在文琦老师的影响下有了自己对AI的探索实践:“当老师讲解了这种AI 是如何生成使用时,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上手尝试了,在中期汇报的时候我也制作了属于我的一个AI助手呢!”

除了学生之外,在刘文琦的影响带动下,目前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借助人工智能,实时了解学生课堂情况,以此优化教学。多数教师也在逐步将其用于课堂创新。


从课堂到社会:教育边界的拓展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使命。刘文琦对AI赋能教育的探索不仅限于自己的课堂,她先后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政府机关、企业、中小学等开展AI技术应用相关讲座普及推广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仅今年2月份以来,她受邀开展省内外线上线下讲座十多场,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受邀给河南大学学生分享时,刘文琦收到了学生们精心制作的带有暖心祝福语和邮戳的明信片,使她更加坚定探索智慧教育的决心;再次受邀为驻马店报业集团分享时,融媒体中心主任王欢告知刘文琦,经过上次分享,记者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AI工具,辅助新闻采写和视频编发;一位小学老师表示“那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落地案例分享,不仅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更点燃了我对AI领域探索的热情。从理论到实操,从现状到未来趋势,文琦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我深刻感受到AI的无限潜力,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2024年9月,刘文琦团队凭借“智驭未来”项目荣获河南省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项目被超星平台列为示范教学包,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和广泛推广,刘文琦团队积极与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资源的智能化转型与普及应用。教育之外,该项目在文化创意产业、医疗健康、金融服务、零售电商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应对行业变革注入新动能。


4444444.png


随着AI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为刘文琦的成长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

办公桌上,学生送的“AI小助手”手办旁摆着一封感谢信:“您教会我们用AI生成内容,更教会我们用内心生成温度。”无数个备课的深夜,这些话总让刘文琦内心充满无穷的力量。

刘文琦总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是用我的光,点亮你的光,是用我的心,唤醒你的心。”未来已来,她愿做那个永远举着火把的人——在现实与虚拟的碰撞中,守护师者初心,深耕智慧教育,让每个灵魂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撰稿:朱施霖    初审:刘晓飞    复审:赵歌平    终审:朱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