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谢海滢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忱,进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从事本科教务管理工作。从最初负责两个年级的教学事务,到如今担任本科教务办公室主任、协助教学院长统筹全院教学工作,十九年来,她以螺丝钉般的坚守,在教务岗位上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这份坚守背后,是她对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性与服务性并重”的深刻认知,更是“管理即育人”理念的躬身实践。
精细管理守初心,迎评促建显成效
谢海滢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投入工作。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严谨细致、事务繁杂,她任劳任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都主动加班。她深知教学管理规范性和服务性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耐心细致地为师生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育人,切实贯彻“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

她特别注重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面对学院繁重的常规事务和突发任务,她迎难而上,不计个人得失,确保工作零差错、高质量完成。通过实施教学闭环管理,她系统梳理流程,精准把控关键环节,科学制定方案,既保障重大任务有序推进,又确保细节落实到位。定期工作复盘使她能够及时改进,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教学事故发生。
谢海滢的工作能力在国家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教育认证考验中得到充分印证。她先后参与2007年、2014年、202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2025年3月荣获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先后参与学院2008年、2013年、2021年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以及2010年、2015年、2020年住建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在这些评估认证准备过程中,她与学院领导、同事通力合作,不分昼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创新管理提质效,深耕课程建体系
谢海滢深刻认识到,教务工作的繁忙程度并不等同于工作的创造性。她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思考与探索精神,在繁重的学院事务中积极寻求创新突破。通过把握教学管理的周期性特点,她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着力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事前管控,有效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谢海滢熟练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并虚心向学校本科生院工作人员和系统维护工程师请教。面对教学系统使用中的困难,她从不抱怨、推诿,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同时,她注重收集和反馈师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建议,协同同事及系统维护工程师逐一解决,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务工作的优秀管理者。

基于对学院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入理解,谢海滢特别重视学院课程对专业建设的贡献度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学院一个年级设有5个本科专业、10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开设约100门课程。凭借其长期的工作积累,她能够准确把握各门本科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定位以及课程间的衔接关系,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沟通协作显智慧,换位思考解难题
谢海滢高度重视协调能力的提升,与上级主管部门、学校职能部门、兄弟院系以及学院各教学单位、学生工作组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在工作中,她秉持“互相尊重、换位思考、包容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原则,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快速响应、高效配合。
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她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作为学院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她深知工作责任重大,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教学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在面临学校教学资源受限与师生个性化需求矛盾时,她总能理清思路、讲究方法,以得体的表达、真诚的态度和沉稳的作风,妥善协调各方诉求。她勇于直面矛盾,善于换位思考,通过科学决策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

十九年来,谢海滢用行动诠释了“管理即育人”的真谛。从规范教学运行到优化管理流程,从服务师生需求到创新工作方法,她以螺丝钉般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篇章。展望未来,她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为培养新时代土木英才贡献力量。正如她所言:“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这份执着,不仅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更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