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南大人,婉拒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的工作推荐信,毅然决定去支教,十余年辗转于湖北恩施多所学校,只为点亮大山孩子的生活。
他就是支教人袁辉。
人们都说他“咀嚼着寂寞乡愁,种下智慧的火种”,可他却笑着说,“生活比梦想中的还要好。”
在袁辉的世界里,快乐是最简单的事,因为他始终都漫步在一条“成为自己”的路上,青春十余载,矢志不渝。
十年支教路,学海领路人
大学时期的袁辉,经历过内心的苦闷迷茫,但时光的流逝不仅没有磨灭这个年轻人的志气,反而让他心底的梦想更加清晰坚定。
2012年袁辉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获得稳定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去支教。可是去哪呢?这时,他想到曾在电视上看见的“拐杖教师”谭定才的相关报道,于是最终来到了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支教点。
“初来乍到,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向当地村民学习、向教学点的谭老师学习、向孩子们学习,学说方言、学习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学习他们的热情与朴素。”面对陌生的支教环境,袁辉决定先把自己当成学生,再做孩子们的老师。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身体特殊的学生。田艳青在幼时被确诊患上“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娃娃”),极易因轻微创伤而骨折。
当得知田艳青特殊的身体状况后,袁辉主动提出上门送教,这一送就是六年。“这个情况我既然遇上了,便责无旁贷,我决定为田艳青上门送教,每周至少保证十个小时。”袁辉不为别的,就为无愧于心。
田艳青家位置偏僻,路途遥远,为了节省时间,袁辉攒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每周为田艳青上门授课。天气恶劣的时候,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尽管如此,袁辉依然坚持准时到岗。
就这样,袁辉陪伴田艳青从一年级读到小学毕业,整整六年时间,分文未取,自己还经常用微薄的支教补贴给田艳青买学习用品、带零食礼物。
在即将告别的时候,田艳青给袁辉写了一封信,“您知道吗?我骨折以后,在您没来之前,我的世界很灰暗,您来了之后,就仿佛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世界。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
袁辉的志愿服务,不仅照亮了田艳青,也点亮了其他孩子的大山生活。课余时间,袁辉带着孩子们爬树、摔跤。袁辉始终希望能够给孩子们传递一种信念: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是能够给予他们自信的,拥抱大自然,与泥土保持亲近,在田野里摔跤追逐,躺在草垛上休憩……“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乡村孩子骄傲的地方,他们可能长大了之后,就会非常骄傲地、非常兴奋地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这段快乐时光,然后也会把这种快乐、积极和阳光传递给其他人。”
成为你自己,奋斗无止境
在谈及榜样力量时,袁辉提到:“榜样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鼓舞,是你可以学习的标杆,但你不可能永远靠着那股热情来工作,你必须要有自己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你要成为你自己。在自己真正去做事情、去实现理想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脚踏实地,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榜样。我觉得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就是成为我自己。”
在大山里安安静静支教几年后,袁辉身边逐渐热闹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袁辉,掌声和荣誉也纷至沓来。但袁辉坦言:“我做这个事情,开始的时候没想那么多,我将来会得这个奖那个奖,我来到这里只是遵循本心。”面对荣誉和掌声,袁辉的态度始终是,不为盛名而来,但无比珍惜每一次的荣誉。他真诚说道:“我觉得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是一种荣耀,人生可能还是需要追求一些能够刺激你、让你不断进步的事情。它也让我去思考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自己有些时候能够闪闪发光,毕竟闪闪发光的时刻和日常生活还是有些不一样。后来我想就是,真的要去坚定脚步,要去做自己认为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你终究有一天会闪闪发光的,我只能这样总结。”
“我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尤其是《死屋手记》,越品越有意思,《红楼梦》也翻阅了好几遍。” 书海的浩瀚无垠培养了袁辉丰富充实的内心世界,而大自然的宽广和厚度则给予了袁辉最温良纯粹的精神滋养。即便是面对无言的孤独与寂静,他也能从容地安顿自己,安然地享受大山深处寂静无边的喜悦与平和。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不是一腔孤勇,而是袁辉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坚守。
诚动天下,大道无穷
袁辉曾经在《我的南大往事》一文中写道:“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很多年了,但她一直在我精神深处存在着,给予我力量。”
踏上支教之路后,袁辉也将母校给予的这份包容和尊重传递给了他的学生。“我在南京大学的生活非常有意义,再后来我到乡村支教,它也帮助我去思考,我该怎样去成为一名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我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他们。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一以贯之的话,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就是包容。”
除了包容,南京大学校训里面的“诚”字也让袁辉印象深刻。“我觉得这个‘诚’字非常要紧。当我们走向社会,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怎样去面对别人,我觉得一切都是诚。自己本是什么样子就应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说要把自己设计成什么样。我有很多的缺陷,但我选择直接面对,不论挨批评也好,还是他人觉得不对也好,我都会坦诚去面对,不会把它隐藏起来。这个是南大留在我们心底的东西。”
南大的精神滋润着每一位从这里出发的南大人。
十年前,上门送教是袁辉的志愿行为。如今,上门送教已成为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之一,为每一位因特殊情况而无法正常上学的孩子们提供上门教育的机会。
袁辉曾经说,自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不再被需要。我们相信,那一天,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既可俯身亲泥土,也可伸手摘星辰!
来源:“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