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98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第19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5-07-21浏览次数:10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98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第19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谭铁牛在致辞中代表南京大学向参会的教授、专家以及线上参会的广大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为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国际学术交流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关键引领作用。本届论坛主题聚焦新兴领域,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意义重大。南京大学信息学科领域历史积淀深厚,依托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和一流的师资队伍,取得了诸多成就。近年来,南大在苏州校区大力发展新工科,进一步推动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力量,既深耕基础研究,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又积极推动技术转化,助力江苏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产业升级。他相信,本次论坛必将对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力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学部代表吕建在致辞中指出,信息科学技术如今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焦点,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举办高规格的信息科学前沿论坛,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推动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作为中国科学系列期刊的优秀代表,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为推动我国信息科技的自立自强与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做出了贡献。他相信,本次论坛将在专家们的积极参与下,推动信息科技的交叉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编、本次论坛执行主席梅宏主持。他表示,此次将前沿论坛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合并举办,既是对过往成功模式的延续,更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会议的专家报告不仅将为《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确定稿件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更能助力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的成长。

在上午的报告环节,柴天佑教授、陈纯教授、樊文飞教授、张宏科教授、金海教授、梁应敞教授等专家围绕智能化工业运行决策、时序大数据处理、大模型与数据库系统、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图计算技术、低空经济等信息领域前沿相关场景下的科学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上午报告会分别由杨德仁教授、钱德沛教授、周志华教授主持,

在下午的报告环节,何友教授、王金龙教授、江风益教授、张荣教授、刘志新教授、王欣然教授则带来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短波通信技术、Micro-LED显示技术、二维半导体材料、分布式估计方法等多个信息领域科技前沿的最新进展。下午报告会分别由王江舟教授、张纪峰研究员、尤肖虎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会、《中国科学》杂志社、南京大学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

《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经理王志欣及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代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会成员、南京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七十余人参加论坛。专家们聚焦科技强国,介绍前沿科技,让参会者深入了解了信息科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也为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南大新闻网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