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19日,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在内蒙古大学顺利举行。南京大学代表队荣获团体赛一等奖(赛事改革后该赛道最高奖)与最佳风采奖。
本届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作品赛两个赛道(不可同时参加),经过地区赛的选拔,来自全国125所高校的近千名师生参加本届大赛。其中在团体赛赛道,需完成五轮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包括南京大学在内,共计66所高校的67支队伍参加。除集体奖项外,蔡云汉和何明轩两位同学也凭借优异表现,均获得最佳赛题研究奖。

南京大学代表队荣获团体赛一等奖

南京大学代表队荣获团体赛最佳风采奖
参加国赛团体赛的67支高校代表队是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区赛的20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南京大学代表队的成员均来自物理学院。队员由何明轩、谢子霄、宫宇成、蔡云汉、丁皓等5名24级本科生组成。领队由23级本科生王志恒和王旭澄担任,协助队员们备赛。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王寅龙、周惠君、游彪和万建国等4位教师,以及物理学院陶超教授组成了指导教师团队,在CUPT的备赛周期内,对17道赛题进行了详细指导。王寅龙、周惠君和洪煦昊等3位教师作为裁判,前往赛场,顺利完成了裁判工作。
比赛期间,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充分展示出南大物理人思维清楚、基础扎实、能力出众的学术风采,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场上师生的一致认同和尊重。

南京大学代表队合影
CUPT 团体对抗赛以每年 IYPT 的 17 道题目为赛题,通过团队展示与学术讨论开展。这些赛题源自全球物理学爱好者投稿,兼具生活关联性与科研价值。PT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交流表达的能力,在规范引导下,能助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PT育人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和研究。
南京大学作为最早开展该项活动的高校,一贯秉持 “重物理,讲物理”的 传统,以 CUPT 为导向,建设课程、孵化成果、营造学术氛围。南京大学也一直坚持大一新生参赛,以“新生研究性物理实验”和“物理建模与实验方法”两门课程为基础,深耕育人一线阵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究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未来,南京大学PT育人团队将传承奋斗精神,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 “第一个南大” 建设贡献力量。
得益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科雄厚的科研资源,在近一年的备赛过程中,许多课题组也对PT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如邹志刚院士课题组在瑞利-贝纳德对流的探究上提供了实验帮助,张春峰课题组对量子指纹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指导,徐晓东课题组协助队员对跳舞的弹簧圈进行了关键物理参数的精准测量,郭霞生课题组为意面加速器提供了高精度设备支持、曹毅课题组对哀鸣碗的初期探究提供了实验支持,熊翔课题组在光学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方面提供指导。
同时,校友企业南京迈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施以援助,对量子指纹的探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支持。南京大学支点学社的南雍学者全程协助队员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