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 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开展长江和大运河文化专项研究是全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镇江提供智力支持,市社科联和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决定开展2024年“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我校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深入学习和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为助力镇江市“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的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挖掘镇江市长江与大运河文化的精髓和当代价值,全力打造“江河交汇看镇江”的文化品牌,深入推进镇江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服务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研究人才,为镇江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项目建设提供咨询参考。

二、选题方向

根据镇江市当前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现状,现发布2024年“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指南(见附件1),各单位、部门及研究者个人可以根据课题指南中的选题申报,也可以根据部门、单位和个人专业实际自拟与指南相关的课题申报。

三、步骤安排

1.课题申报。课题组负责人填写《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申报表》(见附件2)。凡具备主持或承担课题研究能力和条件的我市社科工作者均可申报。尚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课题未结题者除外。

2.立项评审。由市社科联、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评审,并共同印发立项通知。

3.开展调研。立项后,课题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般课题研究时间为5个月,重大课题为12个月。鼓励研究者开展跨部门、单位、行业、学科、城市的联合研究。

4.结项评审。课题成果形式为8千字左右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参照论文格式,结项材料需附查重报告,查重率不得超过20%;一般课题结题时限为2024年10月7日前,重大课题结题时限为2025年3月30日前。课题结题时提交《鉴定结项审批书》(见附件3)、研究成果及3千字左右的摘要各2份。重大课题结项时如发表论文一篇或有论文发表录用通知、领导批示的决策咨询报告,则优先结题。所有课题由市社科联、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结项评审,通过者颁予结项证书。

5.成果表彰。在结项课题中评选产生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课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代资助;已获经费资助的重大课题可参加评奖,但不再给与奖励,并由市社科联和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共同颁发奖励证书。

6.成果运用。对获奖或高质量的结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整理汇集并编印成书,对其中转化价值较高的成果,编印决策咨询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或直接向有关职能部门推介,以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申报相关要求

1.课题申报应注意学术与应用并重,要坚持高点定位、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促进镇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突出创新性和应用性。

2.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应认真组织本次相关项目的申报论证评审工作,对选题予以指导,努力提高课题申报的水平和质量。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并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3.各二级学院科研秘书负责收集本学院的申报材料,请于4月12日前将《申报表》(一式两份)、“二级学院专家评审组织情况及意见汇总”(一式一份)材料提交至提交至正德楼333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至邮箱nsdzbkeyan@163.com,文件名为“XX学院大运河专项课题申报书”。



科研与社会合作处

2024年3月28日






附件1:2024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长江大运河文化专项课题指南

附件2: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申报表

附件3: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专项鉴定结项审批书



  • 更新时间

    2024年03月28日

  • 阅读量

  • 供稿

    科技与社会合作处

  • 文字

    黄辰

  • 编审

    顾中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