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徐萍 贾成俊 方良龙)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在红色热土淬炼青春。暑假里,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队云南大理祥云县支队,在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宇波老师的带领下,跨越千里奔赴“彩云之南”云南大理祥云县祥城镇第一中学,开展留守儿童支教与红色研学活动,在苍山洱海间书写青春担当。
实践支队精心设计系列特色课程,将爱国种子播撒进孩子心田。宇波老师生动讲述国旗、党旗的历史内涵,引导孩子们在红色故事中感悟革命精神,并指导他们亲手制作五星红旗,让爱国情怀具象化、可触摸。科技启蒙课堂上,队员借助“豆包”等人工智能软件,通过科普动画展示国家科技成就。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与AI系统直接对话,体验科技魅力,“科技报国”的梦想由此萌发。队员们还将书法艺术引入课堂,悉心教授执笔运笔技巧,让孩子们感受汉字之美。眼视光学专业的队员则创新“科普+实践”模式,利用动画讲解护眼知识,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眼睛模型,培养科学用眼习惯。
为深化红色教育,实践支队专程前往祥云县红色教育基地——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在纪念馆内,队员们驻足于珍贵的历史影像与文物前,聆听两位烈士投身革命、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纪念馆前,实践支队的党员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共青团员郑重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响彻红色热土。
7月18日,实践支队成员还参与了当地传承千年的彝族火把节盛典。在祥云县龙翔广场,队员们与热情的彝族同胞手挽手,围绕熊熊篝火踏歌起舞。这一场跨越山海的共舞,不仅让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深刻感受到各族儿女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
云南之行,中北学院实践支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用知识为山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在红色沃土淬炼理想信念,于民族文化中铸牢共同体意识。青年学子以支教助学彰显担当,以躬身实践诠释“六有”大学生的时代内涵,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岭大地上,绘就了“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生动图景。
来源:今日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