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下,新时代的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美丽中国实践队”于2025年1月12-14日在丹阳市开展了社会实践,聚焦城乡协同发展、绿色经济与文化传承,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在县域层面的成果。
一
探索绿色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丹阳作为江苏省的经济重镇,凭借眼镜产业的集聚效应,已成为“中国眼镜之都”。眼镜产业正从传统制造向绿色生产和高科技智能化转型。队员们参观了丹阳眼镜产业园,了解了如何通过智能化设备与自动化生产减少污染、提升效率,并且通过环保技术降低废水和废气排放。企业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二
推动乡村振兴
见证城乡协同发展
在丹阳的导墅镇与延陵镇,队员们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当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显著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导墅镇,新的乡村道路和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了交通与环境;在延陵镇,生态农业合作社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民收入。本次调研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丹阳市导墅镇及延陵镇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探究了导墅镇与延陵镇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围绕绿色经济转型、城乡协同发展等方面,了解了农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理念和模式;总结出具有可推广性的路径,为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三
非遗文化振兴
保护传统文化
丹阳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队员们参观了非遗文化展示馆,了解了皮影戏、剪纸等传统艺术的保护现状。非遗传承人表示,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了新生,通过文创产品和国际化传播,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四
实践成果
推动思考与行动
队员们根据调研成果,撰写了《丹阳市城乡协同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效与优化建议》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还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他们将继续为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