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余海洋,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文章来源】《社会建设》2025年第4期
【内容提要】“做工作”是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矛盾化解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非正式治理模式,其本质应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但既有研究多从“策略主义”路径出发,聚焦于策略型“做工作”的工具治理效用,缺乏对“做工作”价值治理效能的关注。德镇“赴家做工作”案例清晰地呈现出“做工作”的价值治理面向。在该案例中,“家”是一个维系关系、生产信任、消弭情绪、传递温情的价值场域,依托“家”的道德、伦理、情感、信任等价值治理资源,基层干部更易走近当事人的生活,进而将法律与政策的抽象表达转化为当事人可知可感的话语,推动法律观念和政策理念向其思想深处传递。与策略型“做工作”不同的是,“赴家做工作”不是做利益分配工作的策略型治理,而是做思想工作的价值治理,价值治理是“赴家做工作”发挥治理效能的关键机制。
【关 键 词】基层治理;价值治理;价值共识;“赴家做工作”
【全文链接】/ruc/smu_shjs/CN/Y2025/V12/I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