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电公司的运行部班组中,有一位年轻的巡检员格外引人注目,她叫马海霞,毕业于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温电二控巡检班组里唯一的女同志,她以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温电青年员工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新时代电力行业青年扎根基层、砥砺奋进的生动缩影。
角色转变 从“学生思维”到“职业担当”
“干巡检,就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这是马海霞的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一直记在心里的标杆。从入职第一天起,她便将“吃苦”视为成长的必修课。为快速掌握锅炉系统运行规律,更早适应岗位,她利用休息时间,跟随师傅熟悉设备,学习图纸。面对复杂的锅炉系统,她手绘了30余张设备系统图,标注了200多个关键参数点。三个月后,她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一岗资格认证,创下本届新员工最快通过纪录。师傅评价她:“眼里有活,手里有准,心里有数。”
马海霞手绘的30余张设备系统图
夜班时她也毫不松懈,寒冬深夜,她裹着棉大衣、打着手电筒,在冷风呼啸的锅炉房内逐项检查设备。一次夜班中,她连续发现3处阀门渗漏点,及时上报处理,避免了机组降负荷。当同事问她“夜班这么苦,怎么坚持的”,她笑道:“设备不分昼夜,责任就得24小时在线。”
迎难而上 以奉献诠释担当
入职电气岗位时,非电气专业出身的马海霞面临巨大压力,但她将困难视为机遇,以“多学、多问、多动手”的态度迎难而上。
一次巡检中,马海霞发现6KV开关柜发出异常放电声。她迅速对照电气图纸,判断是绝缘部件老化导致局部放电。为避免设备跳闸,她立即上报并协助检修班完成隔离工作。在机组C级检修期间,马海霞跟随设备部专工学习电气二次回路知识。她利用倒班休息时间研究保护继电器接线逻辑,增长专业技能。
在大修中,她也能主动承担起检修隔离各项工作,面对30多度的高温环境,她每天身穿工作服作业,累计完成隔离工作20多项。工服被汗水浸透结出盐霜,她却打趣道:“这才是‘热’爱岗位。”
薪火相传 让青春能量辐射团队
成为三岗巡检后,马海霞主动承担“传帮带”责任,带起了班里的新员工。她总结出“三步带徒法”——先讲原理、再练操作、最后复盘总结,帮助新员工快速通过考核。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她在公司“青年导师带徒”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马海霞作为青年导师指导学徒
作为公司团委委员,马海霞始终坚信:“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青年的能量无限。”团青工作中,她积极履行联系服务青年职能,坚持精准聚焦,深入了解青工心声,服务青年多重需求,多措并举释放“青”活力,提升青年员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以引导“走下网络、走出宿舍”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类载体,积极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沙龙活动,如新春游园会、创意手工秀、亲子植树、节日观影、体育比赛等,在青年群体中反响热烈。
在今年雷锋日活动中,她积极参与公司志愿服务队,带领青年团员走进养老院,为老人讲解用电安全知识,排查线路隐患,赢得广泛赞誉。
未来展望 以初心锚定新征程
今年马海霞已申报助理工程师职称,未来她将目标锁定“副操作员岗位”,计划进一步学习汽轮机调控技术,并提前了解准备工程师申报资料。在她看来,“巡检员不仅是设备的‘医生’,更应是系统运行的‘先知’。”
从手捧书本的大学生到经验丰富的巡检员,从普通团员到优秀党员,马海霞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书写青春。
在校期间马海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在上电校园里度过的点滴,积聚成她前行的基石,她回忆起在上电求学的四年时光,仍旧记忆犹新:“还记得大三《泵与风机》课程中,刘江老师教的离心式泵与风机、轴流式泵与风机的特性及泵的汽蚀等知识点,当时只是觉得是课本知识,如今是每日工作中都要拿来检用的重点”。
“别害怕试错,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别吝啬努力,今天的积淀会在未来某天给你惊喜”,她寄语学弟学妹们,“也别忘记享受这段纯粹而自由的时光——因为大学最珍贵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那些让你成长的人和事。愿你我都能拥有坚定的内核,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马海霞在工作总结中写道:“奉献不是口号,是深夜巡检时的手电微光,是紧急抢险中的咬牙坚持,更是万家灯火里的无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