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扎根西北通信一线,在高原直面挑战

王楠,女,朝鲜族,中共党员,青海西宁人,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王楠通过校园招聘加入了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入职以来一直扎根一线通信行业工作,为中西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初出茅庐担重任 西北通信展风采

2021年,王楠从上海电力大学毕业,带着建设西部通信事业的热忱,加入了青海移动,成为网络班组的一名技术员。入职后的她,兢兢业业,在这片辽阔且充满挑战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渴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努力的汗水如涓流,默默浇灌奋斗的种子,收获成长。这片高原亲历我国西北地区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王楠在通信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她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带着青涩气息的大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无线通信班组长。

在这里,她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参与了多个重大通信项目的建设,从基站选址、设备安装到网络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每当看到一座座基站拔地而起,每当听到用户对于网络速度提升的声声称赞,她的内心都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满足。

初入职场时,面对复杂的通信设备和陌生的专业术语,她求知若渴,从前辈身上源源不断吸收新知识、老经验。记得师傅爬铁塔、调设备时说过:“在西北做通信,既要懂技术更要懂人心。”这句话成为王楠日后工作的座右铭。通过参与家庭宽带架设、企业专线维护等基础工作,她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对于如何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客户需求逐渐得心应手。

使命在肩迎挑战 青春无畏筑梦圆

2022年冬季,某部队训练场的紧急任务让王楠深刻体会到通信保障的责任重大。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工作团队用7天时间完成了常规需要半个月的基站建设。当看到战士们终于能顺畅进行视频汇报时,冻僵的手指和熬红的眼睛都化作了自豪的泪水。这次任务不仅为部队解决了通信难题,更让她明白,在广袤的西北大地,每个信号塔都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

在市民中心信号优化项目中,团队采用了“微基站+室分系统”的混合组网方案。据市民中心反映,中心内的地下室和电梯区域存在信号强度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可能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行动受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市民的使用体验。

王楠在现场检修

在收到反馈后,王楠快速反应,迅速前往现场,仔细检查了网络状况,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同时对现场已安装的设备位置进行了细致的审查,与施工团队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共同研究并确定了安装方案及解决措施。这次高效、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那种成就感,远比任何奖励都要珍贵。

征途已至新起点 不负韶华再出发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王楠作为通信行业的从业者,致力于深入探索5G技术如何为高原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青海移动公司成功实施了名为“智慧牧场”的创新项目,该项目利用先进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了对牦牛群的远程实时监测和管理。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还为牧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当牧民大叔通过智能手机轻松查看自己草场的实时情况,并且看到那些肥壮的牦牛在广阔草地上自由漫步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例证。

“这种笑容,不仅代表了对现代科技的肯定,也象征着高原地区传统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的新生机和希望。”王楠如此感慨道。

西北大地充满活力和机遇,作为通信人,王楠深知:首先,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深深扎根于实际的需求之中,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民,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团队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最后,她坚信青年人应该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的本领,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成就非凡。

王楠(左一)与同事正在核查机房设备

回忆起在上电的求学时光,王楠对初学通信时的茫然记忆深刻,“我也曾在《信号与系统》的公式迷宫里打转,总觉得那些正交波形和调制解调离现实太远。”当真正迈入职场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时,王楠才逐渐领悟到,那些曾经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点,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不要畏惧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因为那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王楠鼓励学弟学妹们,“你们的旅程必将拥有更加独特的风景,愿你们既守得住基站的信号灯,也守得住最初的好奇心。”

展望未来,王楠将继续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卓越。同时,继续在数字青海的建设征程中勇往直前,争做先锋。用青春的信号和智慧,点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为推动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