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新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https://www.teach.ustc.edu.c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主页 Sun, 20 Jul 2025 03:40:30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0.22 2025年秋季学期本科生选课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339.html Fri, 18 Jul 2025 06:28:43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339 本学期课程全部通过综合教务系统(jw.ustc.edu.cn)进行选课。请各院系通知每位本科生认真阅读选课规则选课操作说明。在校本科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一、选课系统:

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日历已发布。综合教务系统主页地址为 https://jw.ustc.edu.cn,登录方式:统一身份认证,初次登录或忘记密码需通过校内邮箱找回密码。请同学们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完成选课后务必正常退出选课系统,不得代替他人选课,不得盗用他人帐号进行选课或退课。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登录问题请咨询网络中心技术支持电话:63600800,邮箱:nic@ustc.edu.cn。

二、特别提示:

  1. 禁止使用手机进行选课、退课等操作。请先选择“学籍信息”,核对本人“基本信息”,完善“联系信息”,可修改个人常用E-mail地址与手机号码。以便及时接收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或系统发送的重要信息。

  2. 学生选课前应查询本人培养方案执行计划,参加校外或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应及时自行退选置课课程。由于个性化修读、转专业、转院系、大类分专业、英才班滚动、专业设置异常、国内外交流、降级、休复学、学籍异动等各种原因(含行政班设置)引起的问题,请联系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英才班教学秘书核对学生的主修、英才班、联合培养、交叉培养、辅修学士学位及辅修专业等。特别是主修专业与英才班专业存在不一致情况的,应联系英才班教学秘书处理。如有置课课程为空,或与培养方案不符的,联系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核对专业与行政班设置,审核通过后进行重新置课操作。

三、校定通修课选课须知(以下课程不参与置课,必须自选并等待抽签,抽签未选中的,应自行补选其他未选满的课堂。)

  1. 数学分析(B1):按照学科大类预置初始课堂,预选阶段可直接退课参与抽签,抽签未抽中的,正选阶段自行补选其他未选满的课堂。(数学学院修读《数学分析(A1)》、中法英才班修读《分析I》、根据入学成绩分级选中《微积分I》的学生修读《微积分I》、其他学生修读《数学分析(B1)》。)

  2. 部分数学、物理校定通修课选课:根据执行计划秋季学期必须选修线性代数、力学、光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分别选修一门相应课程。(以下课程不参与置课,必须自选并等待抽签,抽签未选中的,应自行补选其他未选满的课堂。)

    校定通修课程 修读院系或专业 年级
    线性代数(B1) 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部(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等)、少年班学院各相关英才班专业 一年级
    力学A 少年班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科学)、地空学院物理类 一年级
    光学A 物理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科学)、地空学院物理类、核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少年班学院各相关专业 二年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物理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核学院、工程学院、生命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地空学院、信息学院、临床医学院、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与安全学院、少年班学院各相关专业 二年级
  3. 体育选课:一、二年级必须每个春、秋学期修读1门体育选项。需要申请修读保健体育的同学请咨询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

  4. 英语选课:一年级学生按照分级修读要求完成必选参与抽签,具体要求由外语教学中心通知。

  5. 大学生心理学选课:一年级必须选修一门《大学生心理学》(秋季学期未选课的春季学期统一置课)。

  6. 信智部学生应在大三秋搬至高新校区之前完成一、二年级校定通修课的修读要求,以免影响正常学业进度。

  7. 四史:必须选修一门四史课程。仍未完成修读的2022级学生必须在本学期选修一门,以免影响正常毕业。

  8.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一年级必须选修一门《“科学与社会”研讨课》,限学生所在行政学院为开课单位范围内。例如,物理学院学生只能选开课单位为物理学院的《“科学与社会”研讨课》。

四、本次选课各阶段时间安排:(面向在校本科生以及2021级-2019级结业生)

  1. 2025年7月21
    12:00
    预选与退课开始(选课操作成功后,等待抽签),当且仅当满足“选课人数上限未满”&“时间不冲突”时,换班即换即中。退课申请由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审核。(一年级课程暂不参选)
  2. 2025年7月27
    8:00-18:00 选课抽签(抽签由教务处统一完成,抽签阶段不允许选课、退课操作)。
    18:00 正选与退课开始。
  3. 2025年7月27
    18:00 (一年级课程个性化申请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个性化选课申请开始,请仔细阅读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当存在“选课人数上限已满”or“时间冲突”即不满足即换即中条件时,换班申请和选课申请需联系任课教师在线审核。
    2)学困生选课申请开始,系统自动识别学困生身份:包括上个学期和本学期学籍清理审核结果为警示生以及不及格学分累计大于等于10的学生,请及时提交申请并办理审核手续。学困生应自主选课,学习困难等个性化修读的同学应主动联系学业导师进行学期课程修读计划指导(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至开学一周内)。逾期不受理。
  4. 2025年9月19
    12:00
    个性化选课截止,尽快联系任课教师在线审核。不需要的申请应及时取消(开学后提交的申请,两周内未审核视为逾期,系统自动审核不通过)。
    18:00
    1)正选与退课截止。所有学生选课需在正选时间结束前完成。
    2)学困生选课调整截止。学困生应自主选课,学习困难的同学请提前主动联系学业导师进行指导。逾期不受理。

2025级新生及《“科学与社会”研讨课》、《数学分析B1》、《力学A》等一年级课程选课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注1:选课结束后不再受理任何选课、退课等选课调整的申请。所有学生包括学困生选课需在正选时间结束前完成。

注2:放弃课程修读开放申请时间为春季3-16周,秋季3-18周。课程最后一次课堂授课结束当天截止申请。该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不允许申请程放弃课程修读。申请提交后,两周内未联系教学秘书审核则系统自动审核不通过。

注3:本科生选研究生课不允许使用纸质选课单,选课单视为无效选课,不受理选课单成绩录入。留本校读研的学生如果提前修读了研究生课,请确保其他已获学分满足毕业要求,如果使用研究生课获得的学分用于本科毕业资格审核,则该研究生课学分将不能作为研究生学业有效学分,不能一课两用。本科生只有选修本研贯通课程获得的学分,可作为本科生毕业所需学分。本科生选修其他研究生课程获得的学分不能作为本科生毕业所需学分。本科阶段修读研究生课成绩申请转入研究生阶段,请咨询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办理成绩转换手续。

五、选课结果查询:

选课结束后请同学们登录综合教务系统,在“选课结果查询”中查询并核对本人选课状态为已选中的课程信息。在“我的课表”中进行课表预览和打印。个人课表如有出入,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学生不能参加未选课程的期末考试。

六、问题与意见反馈:

  • 网址:jw.ustc.edu.cn
  • 专业方向设置引起的问题一律先联系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
  • 选课系统意见反馈:登录系统后点击右上角“意见反馈”。网页报错等问题,提供学号、姓名与相关课程编号等详细信息,否则无法准确定位问题原因。

联系方式:

  • 教学秘书:专业方向设置请联系学生本人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同时认真核对本人修读院系、专业、方向是否正确。
  • 选课上限人数/课堂容量由开课单位教学秘书管理。
  • 本科生无法选研究生课请联系开课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设置本研同堂,建议发送邮件申请,并由开课单位本科生教学秘书设为参选。
  • 专业方向设置异常、专业班级为空、必修课缺课均为学籍与修读专业方向设置异常引起的问题:需先咨询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核对学生修读专业信息设置,英才班课程相关问题咨询英才班教学秘书
  • 体育课选课咨询:体育教学中心 63601969,中校区训练馆101,yxd1991@ustc.edu.cn
  • 英语课选课咨询:外语教学中心 63602808,english6@ustc.edu.cn
  • 数学课选课咨询:数学学院 63601002,东区数学科学学院新楼202室,sarahwan@ustc.edu.cn
  • 物理课选课咨询:物理学院 63600719,物质科研楼C楼413室,Lxh89@ustc.edu.cn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课咨询:管理学院 63600282,管理科研楼421室,mjjiang@ustc.edu.cn
  • 大学物理实验选课咨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东区物质科研楼C楼401室,lixu9@ustc.edu.cn
  • 思想政治课、四史选课咨询:马克思主义学院 63607992,学生服务中心305,xfen68@ustc.edu.cn
]]>
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本科课程助教岗位发布及申请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330.html Wed, 16 Jul 2025 09:51:34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330 各位同学:

你们好!

2025年秋季学期本科课程助教岗位已发布,请访问新助教管理系统,或点击教务处网站“助教管理系统”,点击“新版系统登录入口”,进入系统后点击“设岗管理-岗位发布”,按提示进行相应操作。

一、申请、审核时间:

助教申请时间:7月18日-9月5日

任课老师审核录用截止时间:9月7日

二、申请资质要求:

  1. 硕、博生申请助教岗位首先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2. 申请人必须是全日制在校硕士、博士、大三和大四本科生。(注意:如果是春季学期,牵涉到毕业生住宿延期的问题,对大四学生有保研本校的要求,毕业生助教后期住宿问题请自行解决)。

  3. 政治合格,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具有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业成绩优良,具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4. 严格遵守学校和院系的管理制度,完成主讲教师的工作要求。

  5. 按学校要求参加助教培训,学习相关管理规定,明确助教岗位职责,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平台使用流程、方法和技术,努力提升参与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

  6. 违反校纪校规者以及以往学期担任本科生课程助教因工作表现不合格被列入黑名单者,不能申报助教岗位(在限制申请助教岗的时期内)。

三、具体申请流程:

  1. 访问 https://tam.cmet.ustc.edu.cn 或点击教务处主页“助教管理系统”,点击“新版系统登录入口”,进入统一身份认证页面。

  2. 具体操作请见附件(助教系统操作手册【学生】,系统菜单栏-下载中心可下载此操作手册)

四、注意事项:

  1. 在系统右上角点击头像,账户设置,请务必填写正确的手机号和邮箱以便接收到系统定期发送的短信和邮件的通知。

  2. 申请提交后如被任课教师录用,则会收到被录用邮件和短信通知,请于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将打印并签好字的纸质版助教申请表交至开课院系教学秘书处。

  3. 首次担任助教者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助教培训,2025秋季学期助教培训即日起已开放,请在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在线课程】-【助教培训】报名完成学习。

  4. 每位同学不能申请自己所选课程的助教,且每学期原则上只能申请一个课堂的助教。

  5. 如未被录用,申请其他助教岗位未满课堂,必须首先取消原来申请,然后在申请截止时间前完成申请。

  6. 新老学号问题。目前系统是自动以最新学号登录,即如果是老学号登录,如果你有新学号,登录系统后会默认变成新学号。财务系统目前只认新学号,否则无法发放津贴。

  7. 对于专业选修课助教设岗课程执行如下规定:

    1. 发布网页上的专业选修课目前获得的是预设岗资格,若课程最终选课人数少于20人,将取消该课堂助教设岗资格,被录用的助教也随之取消资格
    2. 如最终选课人数达标设岗成功,将对助教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定期检查助教工作情况,核定实际工作量。

浏览器建议使用谷歌或者微软edge,使用中如有问题可反馈至ta_admin@ustc.edu.cn

目前尚有部分课堂因信息不完善等原因未能发布,后期会随时更新,请大家及时关注!

]]>
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327.html Fri, 11 Jul 2025 03:42:16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327 “202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启动,欢迎全校感兴趣本科生报名参加。

报名相关事宜如下:

1、2025年竞赛的时间定为9月4日(周四)18时至9月7日(周日)20时。

2、参赛队由3名大学生组成(鼓励不填写指导教师),通过学校向所在赛区组委会统一报名,再由赛区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报名。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26日晚11:00。请参赛同学填写附件报名表格,将表格发送至邮箱:1178019754@qq.com,邮件主题为:2025年数学建模竞赛报名(所有队员姓名)。已组好队的同学直接以参赛队形式报送。同时,为方便后续信息通知,请报名同学加入QQ交流群:1001579907。未组队同学也可在QQ群里交流组队。

4、2025年竞赛具体通知请登录官网查看:http://www.mcm.edu.cn/

]]>
关于2025年暑期实践教学有关事项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315.html Tue, 08 Jul 2025 10:07:19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315 各院(系)教学办公室:

现将今年暑期我校学生赴校外开展实习、“大学生研究计划”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实习

实习是本科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希望各学院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做好本科生实习教学工作。

  1. 各单位要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教学大纲,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做好经费开支预算。各单位应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实习基地开展实习,特别要积极与已签署“所系结合”协议的中科院所联系。要求各单位在实习前召集学生开会,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要求各类实习(含25春、25夏和25秋均须由实习带队教师在综合教务系统中“实习管理模块”填报实习计划,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制定具体的实习内容。

  3. 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对实习学生要负全面管理的责任,认真组织,按计划完成实习任务。校外实习住宿按照就近、安全的原则由各院系自行安排。住宿费由各学院教学维持费支出,英才班实习使用英才班专项经费,住宿标准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4. 实习结束后,带队老师要及时在教务处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上提交实习总结、并将学生实习小结或报告进行收集或汇编、装订成册,交院系教学办公室留存。

实习计划提交、院系审核时间:

请通知相关教师,务必于2025-07-25之前提交2025年度实习计划,2025-11-28前提交实习总结,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

二、 大学生研究计划

  1. 要求各院系对到校外做大研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注意事项。班主任要与在校外的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大研进展等情况。

  2. 为统一管理,在北京做 “大研计划”的学生按申请安排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园区内的我校综合楼。学生务必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证,自6月30日起可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园区内的我校北京大学部办理报到、入住手续(具体报到地点、住宿地址、乘车路线见后面)。6月30日之前到北京者自行解决住宿,学校不负责安排。要求学生到京前,务必提前1-2天告知大学部老师来京时间。详情见北京住宿相关通知

  3. 每个学生做大研项目和内容必须不同,不允许两人以上(包括两人)合写结题论文或报告,请各院系通知学生让其告之院所指导老师特别注意此问题;凡是到院所做大研的都有此要求。

  4. 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实施,凡学生暑期赴院所做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单位都应与院(系)签订相关协议(已签协议未到期除外),明确学生管理、学生安全等双方责任与义务。特别强调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签署安全责任书。

  5. 学生自行联系的院所做大学生研究计划,请务必要与院所签定相关协议明确义务和责任。

  6. 根据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时的要求,学生每天研究时间必须达到8小时,累计工作时间必须达到200小时以上

  7. 校外做大研的学生,秋季学期开学后可以使用大研项目经费到财务处报销往返车票(含硬卧或高铁二等座)。

三、温馨提示

暑期做大研或实习期间,如学生突发疾病应去正规医院看急诊,回校后凭急诊病历、发票、学院证明到校医院按有关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特此通知。

]]>
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295.html Mon, 07 Jul 2025 02:45:27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95 各学院、课程组:

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以“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致力于挖掘、培育并展示教师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成果,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大赛鼓励参赛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大赛自2019年创办,目前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赛分为校内初赛、全国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大赛通知及详情见网站 https://hcs.mh.chaoxing.com/)。根据课程内容,大赛设置“文、理、工、医、农、术”等组别。

我校即将启动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校赛”)相关工作。(章程见附件1)

校赛包括参赛项目作品评比(网络评审)和现场说课(现场评审)两个部分,具体评审标准见附件5。根据总分排序评奖,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复赛。

现将比赛要求通知如下:

一、 参赛对象及项目范围

承担教学任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选定一门课程作为参赛项目:基于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或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学习管理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

要求参赛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课程讲授2轮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团队成员可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4名团队教师。往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课程,不重复参赛。

二、 网络评审需提交的材料

  1. 参赛教师信息表(附件2)
  2. 课程教学日历(见附件3)
  3. 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见附件4)

三、 现场评审安排

1. 时间及地点

视校赛申报情况具体安排,相关事宜后续通知。

2. 内容安排

每位参赛老师进行与教学设计方案相对应的现场说课(需涵盖2-4学时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能体现一次完整混合式教学过程,说课时长不超过10分钟),专家点评及提问时间5分钟。具体的说课内容可参考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复赛说课视频要求进行准备(附件6)。

注:复赛需提交说课视频,为节省老师时间,本次校内选拔赛采用现场说课的方式进行,后续将对推荐参加复赛的老师统一组织拍摄说课视频。

感兴趣的老师可登录大赛网站 https://hcs.mh.chaoxing.com/ 获取更多比赛相关信息。

请有意参赛的老师准备网络评审所需材料(附件2、3、4),于7月15日前将三份申报材料提交至邮箱:dxj01@ustc.edu.cn。邮件主题请写明“第七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材料提交”,三份材料请以“主讲教师姓名+所在院级单位+‘材料2/3/4’”命名。

如有疑问请联系教务处杨阳老师,63601763

杜筱婧老师,63602702

]]>
关于组织申报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283.html Fri, 04 Jul 2025 02:39:31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83 各单位: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启动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要求如下:

一、申报主体

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二、申报范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或重印,正在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院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纸质教材+数字资源、数字教材等。参评教材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以下不参加遴选:各类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与教材配套的图册和活动手册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所编写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

三、申报条件

  1. 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2. 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3. 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要求修订完善。

  4. 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5. 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6. 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7. 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四、推荐要求

  1. 申报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会同教材出版单位申报。同一主编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推荐一项。

  2. 本次申报可选择“单本”或“全册”两种申报类型,不受理系列教材申报。全册教材(相同书名的上下册、1—N 册)可选择“全册”申报类型,也可选择“单本”类型申报。若选择“全册”类型申报,须所有单册全部符合申报和质量要求,且为同一主编,申报时占用一个名额。选择“全册”类型申报的教材,若“单本”教材未达到入选标准,则“全册”不能入选。

  3. 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申报一项。对于同时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教材,须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4. 申报单位党组织应加强对教材和申报材料的政治把关,并在申报材料上加盖党组织公章。

五、校内申报

(一)所需申报材料

1. 申报书

最终推荐材料是由系统输出的制式表格,因目前学校暂无申报系统操作权限,校内申报阶段将使用首届教材奖申报书格式。填写时请自行删除申报书中的示例内容,单位意见栏由单位主要党政领导签字,并同时加盖所在单位党组织公章和单位公章。

2. 支撑材料

  1. 图书编校质量自查结果记录表
    向出版单位索取,该材料为制式表格。
  2. 教材评价意见
    自行组织提供,建议邀请学科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内知名高校出具。个人评价意见内容需包含评价人简要介绍及评价人签名,单位评价意见需加盖公章。
  3. 教材发行及使用情况说明
    向出版单位索取,内容需包含教材基本信息、发行量、使用高校等数据。
  4. 版权页及CIP查询截图
    实体书版权页清晰图片以及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查询截图(https://pdc.capub.cn/),如国家版本数据中心上查询无法证明教材属性,需提供前言中体现教材属性的完整截图或出版单位证明。
  5. 其他支撑材料
    各类获奖、入选规划教材及其他成果的佐证材料。

3. 政审意见

申报教材中所有署名编者均需提供所在单位一级党委出具的政审意见,包含主审、编委会及前言后记中出现的人员。属于我校人员的只需提供院级党委盖章的政审意见,待学校确认推荐后,由学校统一出具校党委盖章的政审意见。

(二)申报要求

校内申报阶段,所有申报材料按照以上申报材料顺序合成一份PDF文件,文件以“教材名称+第一编者姓名”命名。申报负责人于7月7日前将合成的PDF文件发送至各学院负责的教秘老师邮箱。各学院汇总申报材料,并填写教材信息汇总表,将材料和汇总表于7月7日发送至judyyang@ustc.edu.cn。因申报时间紧张,务请按时发送。

(三)学校推荐

待学校推荐名单确定后,统一组织线上申报工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相关申报材料需于7月11日前在申报系统中完成线上申报,并同时将纸质版申报材料提交至省厅。请提前准备以下材料,以便获学校推荐后,按时完成后续申报工作。

  1. 教材电子版
    向出版单位索取经排版后的印刷稿,可在学校确认推荐申报后提供。
  2. 教材样书
    实体教材提供样书1本,电子出版物提供光盘或U盘1套,线上数字教材提供访问网址及可登录的账号信息1个。
  3. 申报教材中所有署名编者属于我校人员的校级人员政治审查表word版。

联系人:

杨老师 0551-63601763 judyyang@ustc.edu.cn

杜老师 0551-63602702 dxj01@ustc.edu.cn

]]>
中国科大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ustc/smu_teach/smu_www/featured/19275.html Mon, 23 Jun 2025 09:26:0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75 关于2024级本科生辅修学士学位报名工作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272.html Mon, 23 Jun 2025 00:58:16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72 各院(系):

2025年秋季学期2024级本科生辅修学士学位报名工作已启动,报名对象:2024级本科生。

一、开设专业

化学,管理科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生物科学,大气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

二、 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

  1. 院系上报遴选条件 :2025年6月25日—6月27日
  2. 学生报名时间: 2025年6月28日—7月13日
  3. 录取时间:2025年7月14日—7月16日
  4. 报名方式:综合教务系统报名

三、报名资格要求:

  1. 主修专业课程学有余力, 要准确把握自己的需求,充分了解辅修学士学位培养计划 的要求。
  2. “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应与“主修专业”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
  3. 学生可在本科二年级至三年级每学期选课前,申请注册辅修学籍。

四、选课及成绩管理规定:

选课规定:

学生按照拟选专业的辅修培养计划,通过综合教务系统选修相应课程,选课时间和主修课程一致。

成绩规定:

  1. 课程成绩加“辅修”标记,不参与主修专业 GPA 计算。
    选课、退课及成绩记载等规定与主修专业课程一致。
  2. 学生注册辅修学籍之前所修读的相关课程成绩,不得转为辅修课程成绩。
  3. 在学生主修专业毕业当学期,学校组织辅修毕业资格审查。未用于申请辅修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的学分,学生可申请部分或全部转为主修专业成绩。成绩一旦转出,不得转回辅修。

五、证书申请:

辅修学士学位与主修学士学位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未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不授予辅修学士学位或专业辅修证书。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达到辅修要求的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向辅修学士学位开办院系提出证书申请,并根据辅修学分数缴纳修读费用。开办院系对学生进行辅修毕业资格审查,根据审查结果:

(1)满足主修专业学位授予条件,且完成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所有课程及毕业论文者,授予辅修学士学位相应学科门类 学士学位;

(2)选修辅修学士学位未达学分要求,但获得 20 学分以上(含20 学分)者,发给相应专业的辅修证书。

六、管理文件:

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辅修学士学位及辅修专业修读管理办法》(试行)(教字〔2020〕11号)执行。

联系人:

教务处:郑老师(63602995)

]]>
关于批准2025年度校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及提交项目经费预算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267.html Tue, 17 Jun 2025 06:41:16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67 各学院(系):

请收阅关于批准2025年度校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教字[2025]19号),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次立项项目包括“四新”研究与改革时间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线上课程、智慧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结果已另行公布,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结果将另行公布。

2、本批次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为2025年7月1日-2027年12月31日,各项目负责人需按自然年填报项目经费使用计划(附件2 项目经费预算表),项目经费将按照各单位项目年度预算总额进行拨付,如当年年底预算执行未完成,剩余经费将收回且不予返还。
(线上课程、智慧课程项目支持总经费包括项目经费、建设经费两部分:项目经费下拨到学院由项目负责人使用,需按自然年填报预算;建设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主要用于课程视频拍摄制作等招标采购。)

请通知本单位各项目负责人(参阅附件1)于2025年6月22日前提交项目经费预算表(附件2)(/ustc/smu_cmet/smu_pms/)。

谢谢!

教务处
2025.6.17

]]>
校党委书记舒歌群为2025届毕业生讲授毕业思政课 /ustc/smu_teach/smu_www/featured/19260.html Tue, 17 Jun 2025 02:42:14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60 6月1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舒歌群在东区5101教室为2025届毕业生讲授了一堂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的毕业思政课,勉励同学们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思政课由校党委副书记周丛照主持。

舒歌群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学生的教师和陪伴学生成长的家长致以诚挚感谢。他以“一艘远洋邮轮带回科学‘种子’”的故事开篇,回顾了中国科大创校初心,阐释了科大人“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

课程从“传承科大红色精神、勇担科技强国使命、接续民族复兴伟业”三个维度展开。舒歌群强调,抗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科大的精神源泉,希望同学们传承抗大优良传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中国科大人“红专并进”的精神底色。

舒歌群指出,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新时代新征程,国家亟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大学子应勇挑重担,握紧时代“接力棒”,以自己的“就业成才”梦成就“中国梦”。课程最后,舒歌群深情寄语毕业生:永葆中国科大的精气神,心怀家国,潜心钻研,把平凡事情做到伟大,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成为有“科气”的引领时代的奋进者。

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既是对精彩授课的感谢,更是毕业生们庄严的青春誓言。2025届毕业生必将带着“永不褪色”的科大基因,在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

]]>
中国科大举办第六届“基础学科英才班”学生学术交流会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239.html Tue, 10 Jun 2025 05:13:46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39 6月7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六届“基础学科英才班”学生学术交流会在东区理化大楼东三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关乐楷同学主持,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基础学科英才班”导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

教务处副处长韦巍巍代表教务处致辞,向与会师生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深活”的培养特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学术交流是科学进步的生命线,科大实验室里的科研突破,正是团队协作与开放交流结出的硕果。希望同学们传承科大人“把红旗插上科学高峰”的学术志向,以郭永怀先生以身许国的精神为指引,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既葆有创新锋芒,又坚守严谨底色,让每一份研究都经得起推敲,让每一次交流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来自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的王鼎涵、吴凯同学,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沈航正、刘元彻同学,王绶琯天文科技英才班的李文楷、杨景硕同学,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的孟晙阳、张宇翔同学,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的姚昆仑、陈兆屹同学,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的范鲲然、何宣硕同学,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的温磊、梁家华同学,以及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的徐航宇、熊桐睿同学,分别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交流提问环节,英才班导师及参会学生就汇报内容与汇报人进行交流,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不断,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报告会后,英才班导师为获得一等奖的报告者以及参与现场墙报展示的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师生合影留念。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除了现场学术报告交流外,各英才班还推选优秀学生代表制作墙报展示科研实践活动情况与科研成果,这些墙报将于6月7日至22日在各教学楼进行巡回展示。

]]>
南京大学2025年C9暑期学校报名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exchange/19227.html Thu, 05 Jun 2025 01:04:3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27 2025年度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自6月23日至7月20日共4周时间,各教学活动在暑期学校时间内进行。具体如下:

一、活动安排

本届暑期学校采用线下授课方式,包含教学、讲座、实践和参观等。每位完成学习的学员可获得中文版C9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及成绩单。

1. 人工智能、艺术与全球人文学科

(时间:6月29日-7月13日;地点:苏州校区、南京校区)

本项目在苏州、南京两校区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课程将围绕AI与人文艺术的交叉应用,帮助学生掌握AI技术的基础原理及在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实践方法,提升对AI伦理、知识产权等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并通过团队项目训练跨学科协作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AI赋能民族音乐

(时间:7月4-7日;地点:苏州校区)

本课程主要介绍AI赋能民族音乐(AI4MUSIC)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通过课程讲授、体验和练习,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基本素质,了解使用AI进行民族音乐学习、欣赏和创作。课程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原理历史欣赏、大语言模型原理、Prompt Engineering、大语言模型辅助学习欣赏民族音乐、大语言模型辅助民族音乐创作等。

3. 健康、社交媒体与全球沟通

(时间:6月23日-28日;地点:苏州校区)

本课程旨在通过健康议题这一全球共通关切,将社交媒体传播机制与跨文化沟通理论贯通起来,使学生系统掌握健康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与数字舆情分析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Google Trends、TikTok/抖音等平台数据开展受众洞察与情感分析,并据此独立或协作完成多语种、跨平台的健康传播内容策划与效果评估;在实战项目中深化批判思维与方法论素养,强化对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与文化差异的伦理敏感。

4. 天文小卫星实验室暑期科研项目

(时间:7月7日-18日;地点:南京校区)

本项目由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张彬彬教授领衔,依托南京大学天文小卫星实验室,聚焦于高能天体物理、伽马射线暴(GRBs)、光学望远镜观测与数据实践,面向高校学生及国际项目学生开展科研实践与教学训练。

5. 配位化学暑期学校

(时间:6月24日-26日;地点:南京校区)

通过学术讲座、实验室参观与仪器培训等活动,展示实验室科研平台与学科特色,助力学生学术成长。安排7场专题学术讲座,由实验室骨干教师系统介绍配位化学领域最新进展及课题组研究方向,实地参观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仪器操作培训,零距离接触科研一线。

二、报名要求

  1. 报名对象:我校2022、2023级本科生(最终选派4名本科生参加)。每位本科生只能选择一项教学活动,部分教学活动需要遴选,入选情况由南京大学另行通知。

  2. 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有意报名者请于6月8日18:00填写在线文档报名:【腾讯文档】南京大学2025年C9暑期学校报名信息收集:https://docs.qq.com/form/page/DWXRQdmhGZ2t2TXhr

三、活动期间费用

  1. 我校报销往返南京的交通费。

  2. 学生自理餐费,自费充值一卡通后在食堂用餐。

  3. 在南大上课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参观费用由南京大学承担。住宿统一安排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或者苏州校区。

四、联系人

中国科大杨老师,63603427,yangxt@ustc.edu.cn

南京大学戴老师,025-89684731daijian@nju.edu.cn

南京大学2025年C9暑期学校报名信息收集二维码

]]>
关于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档相关工作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220.html Thu, 05 Jun 2025 00:54:45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20 各院系: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及校学位办相关工作安排,现将2025届(2021级)本科毕业生论文终稿等材料存档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格式、封面及装订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应严格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执行。电子版要求文件格式为pdf,按编排顺序应包括以下内容:统一格式的内封、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章节、参考文献、附录(如有)、致谢等。

毕业论文纸质版由各院系自行安排,通知学生通过论文打印平台提交制本厂制作纸质版,纸质版外封的题目、导师等信息应与内封(即电子版)保持一致。

二、论文终稿存档

答辩结束后学生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所有通过答辩的学生均需在系统内再次确认课题名称、提供论文课题相关信息并完成论文终稿的提交。请务必在终稿提交前确认所有信息全部更新完毕、与终稿内保持一致,且终稿为不再修改的最终版本,提交后将无法再更改。系统将对终稿执行最终查重,查重不符合要求(检测结果重合率≥10%,或总字数<1万字)的将不允许通过。

终稿及查重结果由导师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视为归档完成,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与学分;学生必须在6月13日前完成终稿存档。按教育部通知要求,终稿信息将与学位信息一同上报至国家平台内。学生修读院(系)应及时监督确保终稿电子归档完成。

请注意:

  1. 选择“是否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时:只要毕业论文不属于完全的理论研究(即在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进行过实验、实习、上机、模拟、调研等等操作、不论占比),都应当选择“是”;此选择与课题类型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国家要求,一流高校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得低于50%。
  2. 选择“论文选题来源”时:如果论文题目由学生自行提出,应选择“其他”;如果以大研大创为基础进行拓展的题目,应选择“学校自选项目”;从国合部申报到境外做毕设的题目,应根据情况选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或“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题目由导师提供的,建议咨询导师(从导师项目中拆分出的课题、按导师项目进行选择)。

三、纸质材料存档

毕业论文纸质存档材料应当包含:导师签字、答辩组评价签字后的答辩申请表、导师签字确认的终稿论文检测报告(简洁版)、导师签字确认的终稿纸质版、论文评阅结果等;课题类型为实验型的应提交与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原始实验记录本。

学生修读院(系)应对最终版的本科毕业论文全套资料进行纸质存档,保存期限不得低于五年,参考教字[2021] 37号文。获得校优的毕业论文全套纸质资料需于6月27日前交教务处,由学校档案馆存档。

此外,为进一步数字化本科毕业论文材料管理,请各学院应在6月底前将存档内的答辩申请表材料提交至教务处(电子扫描件最佳,如无扫描条件可以前来教务处扫描处理),由教务处统一执行系统内电子存档。

特此通知。

]]>
中国科大代表队斩获第三届国际Al-Khwarizmi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冠军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218.html Wed, 04 Jun 2025 08:51:1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18 5月26日至30日,由乌尔根奇州立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国际Al-Khwarizmi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中国、美国、巴西、印度、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的57所顶尖高校学子齐聚一堂,展开为期5天的激烈角逐。中国科大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团体冠军,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卓越风采。

作为以“代数之父”阿尔·花拉子米(Al-Khwarizmi)命名的国际数学教育顶级赛事,该赛事是对选手数学素养的重要考验,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本次参赛队伍成员韦晏洲、章晓强、丘宇澄以及王奕霖,均由数学科学学院精心选拔。与此同时,多位教授积极参与到指导工作中。在后续的备赛过程中,队伍通过开展系统训练以及模拟竞赛等活动,全方位提升成员的解题策略水平,并着力增强他们在国际竞赛中的适应能力。

比赛中,队员们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最终以189分的总成绩力压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代表队(187分),夺得团体冠军。本届竞赛共颁出10枚金牌、18枚银牌和27枚铜牌。其中,韦晏洲、章晓强分别斩获金牌,丘宇澄获得银牌,王奕霖收获铜牌。

竞赛评委会主席、加州州立大学教授Zoir Ibragimov在颁奖典礼上高度评价:“中国选手的解题思路极具创新性,展现了世界一流的数学素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Shavkat Ayupov教授则表示,本届赛事不仅是一次学术竞技,更促进了各国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数学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黄文指出,此次团体夺冠是学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成果。作为国内顶尖数学研究重镇,中国科大始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次赛事佳绩不仅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
关于2025年暑期大学生研究计划申报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212.html Fri, 30 May 2025 10:38:06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12 各学院:

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既是落实所系结合的方针政策,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生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相关要求,2024学年大学生研究计划开题工作即日启动,请有意参与同学们登录综合教务系统,完成项目申报计划,导师负责审核工作。

本次开题申报面向二、三年级学生,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5月31日-2025年6月16日。学生与指导老师原则上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课题,方式为以下两种:老师发布课题,学生选择后老师审核通过即为确认课题成立;或学生与老师线下确定课题、由学生线上申报,老师审核通过即可。已申请学年计划尚未结题学生不应申报暑期计划。

学校大力支持各学院与相关院所暑期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工作,院(系)应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与相关院所联系,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赴院所做大学生研究计划。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实施,凡学院组织学生暑期赴院所做大研的单位都应与学院签订相关协议(已签协议未到期除外);学生个人联系赴院所或境内单位做大研也应签订协议书并提交院系,明确学生管理、学生安全等双方责任与义务。校外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过程管理与校内一致,须确定一位校内导师,登录教务系统申报提交立项申请、中期检查和结题申请;回校后参加学院组织的结题答辩。

境外科研项目请参照《[2024]04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境外科研实践项目管理规定(试行)》的境外科研实践项目流程,请勿重复申请大研。

2025年6月27日前院系组织项目评定并在教务系统标注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原则上按3:7比例划分),以便学校确定经费支持额度。学校根据项目类型提供经费支持,原则上,重点项目每项最高支持8000元;一般项目每项最高支持3000元。

若有学生在北京做大学生研究计划需要学校联系解决住宿问题的,请各学院务必在6月23日前将安排住宿统计表电子版报教务处,统一由 北京教学与管理部安排在玉泉路综合楼住宿,逾期不再受理。北京可提供住宿时间段为6月30日-9月6日。

特此通知。

]]>
关于2024秋开题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检查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207.html Fri, 30 May 2025 10:31:01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07 各学院:

2024秋开题的“大学生研究计划”中期检查工作即将启动,请通知相关同学及时登录综合教务系统,提交中期检查表,导师、院系完成审核工作。未完成中期检查的项目不能进入结题答辩环节。

中期检查系统开放期间,开放延期或终止项目申请,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相关申请,经导师审核、院系审核后生效。终止申请应在申请原因处附上不少于200字的项目进展总结。如未申请终止或延期,课题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结题,均按不及格成绩录入系统。

本次中期检查截止期为2025年6月13日,请老师和同学在此之前完成相关工作。

特此通知。

]]>
中国科大代表队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区赛中荣获特等奖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205.html Fri, 30 May 2025 10:16:51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205 5月23日至25日,由苏州大学和江苏省物理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区赛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华东地区41所高校的42支参赛队伍、近500名师生齐聚一堂,展开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中国科大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以优异成绩荣获特等奖第一名,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物理科学综合实践能力与团队风采。

本次参赛队伍由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精心选拔和组织,队员包括罗嘉宏、彭羿源、王子盈、马圣訸、薛飞扬、陈逸飞、黎奉熙,来自我校物理学院、少年班学院、微电子学院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来自工程科学学院的孙振川同学协助备赛和观摩了本次比赛。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赵伟、陶小平、赵霞、浦其荣、曲广媛、孙晓宇六位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和裁判参加了本次比赛,为队伍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帮助。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是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模式的全国性大学生物理学科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学术素养。

比赛采用全国赛规则,分为正方报告、反方提问和评论方讨论等环节,各参赛队伍围绕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指定的17个开放型物理课题展开深入研究、PPT报告和交流辩论。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经过四轮角逐,最终我校代表队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特等奖,队员王子盈和黎奉熙两名同学还分别荣获最佳正方和最佳评论方两项个人奖项。

自2023年起,物理学院开设了以每年CUPT课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物理创新能力提升导引和实验课程,邀请物理学院多位教授参与指导,每年为物理学院严济慈科技英才班、强基班以及其他选课同学提供系统的学术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该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为我校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校内赛和省赛基础上,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参赛队伍选拔和系统的备赛训练。物理学院、教务处、守敬书院和光启书院在备赛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为参赛队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
2025年夏季学期本科生选课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195.html Thu, 29 May 2025 10:29:30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195 本学期课程全部通过综合教务系统(jw.ustc.edu.cn)进行选课。请各院系通知每位本科生认真阅读选课规则选课操作说明。在校本科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一、选课系统:

2025年夏季学期教学日历已发布。综合教务系统主页地址为 https://jw.ustc.edu.cn,登录方式:统一身份认证,初次登录或忘记密码需通过校内邮箱找回密码。请同学们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完成选课后务必正常退出选课系统,不得代替他人选课,不得盗用他人帐号进行选课或退课。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登录问题请咨询网络中心技术支持电话:63600800,邮箱:nic@ustc.edu.cn。

二、特别提示:

禁止使用手机进行选课、退课等操作。请先选择“学籍信息”,核对本人“基本信息”,完善“联系信息”,可修改个人常用E-mail地址与手机号码,以便及时接收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或系统发送的重要信息。

三、本次选课各阶段时间安排:

  1. 2025年6月5
    12:00 预选与退课开始(选课操作成功后,等待抽签)。退课申请由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审核
  2. 2025年6月19
    8:00-18:00 选课抽签(抽签阶段不允许选课、退课操作)。
    18:00 正选与退课开始,个性化选课申请开始。
  3. 2025年7月2
    18:00 正选与退课截止,个性化选课申请及时联系教学秘书审核。
    由于夏季学期授课时间比较集中,各门课程退课截止时间不统一。

注1:选课结束后不再受理任何选课、退课等选课调整的申请。

注2:实习实验类课程以各学院实际安排为准,具体可咨询开课单位教学秘书

注3:如有课程安排与考试冲突的,请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秘书。

四、选课结果查询:

选课结束后请同学们登录综合教务系统,在“选课结果查询”中查询并核对本人选课状态为已选中的课程信息。在“我的课表”中进行课表预览和打印。个人课表如有出入,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学生不能参加未选课程的期末考试。

五、问题与意见反馈:

  • 网址:jw.ustc.edu.cn
  • 专业方向设置引起的问题一律先联系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
  • 选课系统意见反馈:登录系统后点击右上角“意见反馈”。网页报错等问题,提供学号、姓名与相关课程编号等详细信息,否则无法准确定位问题原因。

联系方式:

  • 教学秘书:专业方向设置请联系学生本人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同时认真核对本人修读院系、专业、方向是否正确。
  • 选课上限人数/课堂容量由开课单位教学秘书管理。
  • 本科生无法选研究生课请联系开课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设置本研同堂,建议发送邮件申请,并由开课单位本科生教学秘书设为参选
  • 专业方向设置异常、专业班级为空、必修课缺课均为学籍与修读专业方向设置引起的问题:一律先咨询学生所在院系教学秘书核对学生专业班级,英才班课程与问题咨询英才班教学秘书
]]>
关于2025年春季及夏季学期本科生课程网上评教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9190.html Tue, 27 May 2025 07:08:59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190 亲爱的同学:

您好!

自我校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以来,由于同学们认真、积极地参与,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与学校本科教学评教工作,既是同学们行使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也为营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了支持。学校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和参与评教,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助教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助教工作质量管理,请同学们在完成课堂教学评价时也请对该课堂的助教进行评价。为了保证学生评教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参与评教与成绩查询进行关联,即只有参加网上评教之后,才能查询课程成绩。

春季学期本科生课程网上评教开放时间段是:6月1日—6月14日。

夏季学期本科生课程网上评教开放时间段是:8月1日—8月14日。

评教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https://tqm.ustc.edu.cn)进行,平台提供了手机端评估和电脑端评估两种方式,具体操作流程请见附件。根据程序的设置,老师和助教看不到具体的任何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如姓名、学号、评分等),只能看到一个最终产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请同学们放心地进行评价。如有问题请通过邮箱jxzl@ustc.edu.cn反馈给我们。

您的评教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教务处

]]>
关于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年度检查验收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182.html Tue, 20 May 2025 02:20:2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182 各教学单位:

近日收到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年度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按通知要求,学校决定开展我校质量工程项目年度检查验收工作,具体工作事宜安排如下:

一、年度检查验收项目范围

2018年以来立项且未结项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级振兴计划部分项目、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分为课程建设类和非课程建设类项目,项目名单见附件。

二、检查验收内容

本次检查项目分为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两大类。对所有到期项目实施结项验收,未到期项目开展中期检查。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 围绕建设目标,项目执行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2. 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和创新特色做法。

  3. 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经验、成效及示范带动作用。

  4.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与建议。

  5. 项目经费的落实、配套与使用情况。

三、材料提交

  1. 各级各类项目中期检查需提交《省级、校级质量工程(振兴计划)项目进展报告》(附件2)。

  2. 各级各类项目(不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结题验收需提交《国家级、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附件1)。

  3. 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项验收需提交《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附件3)。(含教学研究项目、教育教学管理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等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

  4. 所有到期项目必须参加结项验收,因故不能按时结项的各级项目需提交延期报告(附件4),每个项目仅可申请延期一次。延期报告需说明延期理由和项目推进计划。延期报告需提交纸质签字版一份,由学院审核及签字盖章并提交至教务处。
    已批准延期一年结项而本次未参加结项或未能结项的,一律做撤项处理。

  5. 省级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展示材料可自愿准备并提交(每校遴选推荐3-5个先进典型材料)。

  6. 接省厅通知,本次对全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由省级牵头部门单独组织检查,另行通知。

  7. 线上课程(MOOC)项目结题:需提交结题报告(附件1)及开课平台出具的《课程数据信息表》(附件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结题:需提交结题报告(附件1)及《项目基本信息表》(附件6)。
    教材建设项目结题:需提交出版教材封面及版权页图片,可直接放在结题报告里。

四、时间安排

2025年5月20日-6月6日24:00 各项目负责人登录我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系统(/ustc/smu_cmet/smu_pms/)提交项目检查验收材料电子版,请各学院提醒本单位项目负责人按时上传检查验收材料电子版,并将本学院延期报告纸质签字盖章版各1份交至老图书馆225室。(注:各类项目检查验收材料模板可从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下载;研究生类项目请提交给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汇总提交。)

特此通知。

教务处
2025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