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一线传真 >> 正文

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一线传真】我校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5-06-18 10:49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作者: 汤莫亚 梅海涛阅读:
A A A

通讯员:汤莫亚、梅海涛

5月上旬至6月上旬,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本次活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学校各单位围绕该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开展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

为迎接全国科技活动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普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测绘遥感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热情。5月27日,李德仁院士走进随州一中,以《爱我中华,科技报国》为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讲座。李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鼓励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勇攀科技高峰,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实验室青年科学家郑先伟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婧、行政副主任蔡列飞一同参与活动,与学生们交流。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本哈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秦生祥一行,山东省政府、人社厅及组织部领导,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光远一行,湖北省林业局青年干部等先后到访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深入交流测绘遥感技术应用与发展。此次全国科技周系列活动不仅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测绘遥感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也通过科普教育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与创新意识。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社会公众与校内外师生开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技成果展厅与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实验室,接待醴陵一中800余名师生、山东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一行和50余位武汉大学医院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等参观。5月25日,实验室联合长江设计集团枢纽院举办“碧水江城,志愿同行”节水护水公益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亲子趣味挑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节水爱水护水知识融入生活,有效增强公众的节水护水意识。5月27日,实验室举办“共探黄河奥秘,守护母亲河安澜”科普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普及黄河相关知识,开拓了水利领域师生在黄河治理、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智能化领域的视野,提升了公众水科学文化素养。5月29日,实验室举办“智汇水利,创领未来”全国水利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16所高校的200余名特邀专家、水利水电师生聚焦水利学科数智化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中国水利事业的数智化转型贡献力量。

5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科普基地联合武汉微循环协会、湖北省生理学会、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共同举办“健康零距离”专家咨询活动。活动特邀武汉市多所三甲医院权威专家围绕常见健康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武汉大学医学科普基地讲师团团长魏蕾教授主持并开展常见健康问题系统概述,系统阐述“三高”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等常见健康问题的病理机制,并针对性提出生活方式调整策略。咨询现场气氛热烈,与会教职工饶有兴趣地学习健康管理知识,积极参与跨学科研讨。到场教职工表示,将运用所学健康管理知识,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工作和生活。

5月17日,万林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律动古今・青春共守文明之光”—— 湖北省高校博物馆“5・18”文物普法主题活动,吸引了武汉市近百名大中小学生热情互动。普法宣讲环节,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敖栩以趣味故事启程,带领现场的观众们共同踏上一段奇妙旅程,感受法律与文物的双向互动,并从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核心法条的内涵,结合有趣的案例,破译文物保护背后的法律密码。在现场互动环节,法律知识问答、趣味抢答轮番上阵,小朋友们争相举手,在互动中切身体会了“法护文明”的重要性。文保情景剧环节,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们的生动演绎使观众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捧腹大笑。普法游园会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摊位前人头攒动,现场气氛热烈。

5月18日,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分室)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公众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学子展示口腔医学前沿科技。来自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参观实验室并观看宣传片,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特色。口腔医院季耀庭教授系统介绍了实验室的组织架构、使命任务以及重点研究方向,勉励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未来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了主题为《笑容背后的科学》的口腔科普直播,通过专家科普与刷牙演示,向全国观众传递科学护齿理念,致敬深耕医学的科技工作者。汉街凯德院区主任夏勇、口腔预防科陈曦副主任医师直击公众认知误区,联手击破流传甚广的伪科学,引导观众了解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直播吸引了3196人次观看,点赞量达18230次。

5月上旬至6月上旬,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对《快“芯”护航——基于自主可控安全芯片的抗量子电子护照先行者》《一盾当关:面向新型引导式诈骗的风险识别系统》《慧音执守—物联网语音安全领航者》《笔韵智枢—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一体化字体创作引擎》等四项第十六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推送。学院全天开放一楼的网络安全成果展,接待社会观众参观。5月8日,学院举办了研究生学术论坛总论坛,十位宣讲人紧密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报告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密码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多个前沿热点问题,展现了学院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科研能力。

5月25日,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开展“实践梦想珈·数智科普体验日——我是小小化学家”科普实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的教职工家庭参与。在实验中心主任赵发琼老师和副主任刘欲文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志愿者引导下,小朋友们头戴护目镜、身着实验服,进入“魔法小屋”参与实验,开启了“呼风唤雨”的化学实验奇妙历程,完成了过滤、转移晶体等操作。结合学院本科吉祥物“化小鼠”形象,本次活动还精心设计了科普知识宣传手册,通过“初识武大化学”“身边的化学故事”及“化学小卫士”三个板块,让小朋友们探索化学的奥妙。学院实验中心自2021年起,每年儿童节开展专题实验科普宣传活动,已成为学院科普品牌项目。

为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生命科学学院在官网首页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设置了动态开屏页面,有效扩大节日的辐射范围。5月22日,学院联合附属外语学校联合主办“模拟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校园峰会”活动,60名中学生分为代表不同国家的小组,通过演讲、动议、提案等环节,围绕生物多样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学院赵华斌、徐新伟、龚燕兵、杜巍等4位教授从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专题授课,让科学知识走进中学校园。5月25日,学院举办“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探秘活动,小朋友们穿上白大褂,通过显微镜观察绿叶结构,亲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制作“化学宝石”,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体验。

药学院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开展了学术交流、科教融合、科普教育等活动,覆盖师生及社会公众近10000人次。学院与万林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草木颂歌 中华瑰宝——武汉大学药用植物科普行动”活动,捐赠262种、346件药用植物标本,在万里艺术博物馆长期展览,并向参观者免费开放。学院与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第二附属小学合作,通过互动实验、植物标本制作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5月9日,学院邀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Yifan Cheng教授做客珞珈讲坛,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Cryo-EM: its historic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challenges”的学术报告,深入解析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挑战。5月10日至12日,学院组织多场小型学术交流会,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与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机会,并进行一对一辅导,实际解决科研中的瓶颈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5月13日至15日,测绘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Satellite Navigation期刊承办第三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第四委员会学术论坛,以“多源融合导航技术创新与大地测量应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及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卫星导航、空间气象监测、人工智能与大地测量深度融合等前沿议题。5月16日,学院邀请1981级工程测量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做客珞珈讲坛,以“动态精密测量技术及工程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动态精密测量理论创新和自主装备研究突破,并就精密工程测量发展趋势、测绘装备创新、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时空信息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5月24日,学院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湖北赛区竞赛,来自全省24所高校29个学院的近千组选手参赛,大赛规模再创新高,不仅为湖北省高校测绘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

在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学校各单位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家精神宣讲、实验室开放、科技赛事、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营造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和创新创造活力,收获了良好社会反响。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