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启新篇

【改革启新篇】六场座谈,聚焦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5 20:53 来源:研究生院 阅读:
A A A

通讯员:杨秋莎、陶孝芳

历时95天,覆盖39个培养单位、5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场聚焦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头脑风暴”在珞珈山持续升温。校长张平文带队分学部开展了6场调研座谈会,循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2025年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引,以思想碰撞点燃改革火花,为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凝聚共识、明晰路径。

强意识:锚定目标,筑牢高质量发展思想根基

2024年10月,《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为博士教育改革指明方向。“武汉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只看一个指标,未来5年最核心的就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张平文在2024年第六次院长联席会上如是强调。会后,学校迅速启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六场学部研讨会,六次思想的深度激荡。各培养单位亮规划、谈思路,与会人员围绕博士教育核心命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指标”“博士教育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培养质量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能力等各项工作息息相关”等共识愈发清晰,全校上下提升博士教育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汇聚成改革攻坚的强劲动力。

看规划:把脉问诊,明晰高质量发展前行方向

研讨会上,53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依次汇报,晒出博士培养的“成绩单”,既有特色鲜明的创新做法,也不回避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汇报间隙,专家们对标世界一流 “开药方”,从学位点建设、导师遴选、招生选拔,到课程教学、国际交流、论文指导,再到就业服务,全流程“体检”博士培养链路,为高质量发展明晰路径。

“学科发展规划是否聚焦问题?是否锚定未来趋势?是否凸显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带着这些思考,各学部的研讨各有侧重却同样深入——人文科学学部聚焦导师队伍“传帮带”,为年轻导师成长“搭梯子”;社会科学学部探索将强劲学术实力转化为博士研究生教育“硬举措”;理学部深耕招生“入口关”,为优化生源结构“找答案”;工学部围绕“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怎么做”再谋新篇;信息科学学部以问题为“靶心”,让优势学科更“拔尖”;医学部紧盯八年制学生培养、学位点建设等关键问题,为资源高效配置“寻良策”。

一场场精准把脉,让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愈发清晰。

找关键:精准破局,打通高质量发展堵点卡点

改革的关键,在于找准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突破口。六场研讨会上,师生与专家们聚焦痛点、直击难点,最终锁定四大破局关键 ——

生源质量“提质”:逐步建立学术学位招生计划按学科配置机制,实行多批次选拔,做实“不区分导师报考”,让优质生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课程建设“增效”:将博士课程体系打造成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与时俱进推出前沿课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创新思维的“孵化器”。

分流机制“从严”:健全科学规范的动态考核体系,让真正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轻装上阵”,为不适应博士培养的学生提供理性出口,以“差异化”培养推动“高质量”实现。

待遇保障“暖心”: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用实实在在的支持解除博士生科研后顾之忧,健全支持体系,让他们心无旁骛投身学术探索。

打通这些卡点堵点,方能为改革之路清障护航,让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扬优势:协同发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这场跨越三个月的调研,既是一次精准“诊脉”,更是一场优势“亮牌”。各学部立足学科特色,勾勒出协同发展的生动图景——

围绕“大信息”学科建设,一场“优势突围”的战略构想浮出水面:发挥学科集群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矩阵,筑牢算力支撑“强引擎”,引领相关学科实现全方位跃升。

聚焦医学学科突破,“交叉融合”成为关键词:推动生命科学与医学深度协同,以多学科交叉为“催化剂”,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培育特色科研方向、孵化卓越医学人才。

从科教融合到产教融合,从医教协同到跨学科联动,一条条具体建议落地生根,为提升博士实践能力与技术攻关本领搭起 “立交桥”。

3个月,六场调研座谈会问计师生、广纳良策,武汉大学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再扬攻坚风帆。

(供图:研究生院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