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清廉校风,5月30日,商学院以“学党史校史守初心,红色财经铸魂,扬清风正气践八规”为主题,举办第十四届党史校史知识竞赛。本届竞赛特别融入“红色财经”主线,通过知识竞答、成果展陈与交流分享,将红色财经文化与党史校史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红色财经+党史校史”教育课。学院领导班子、师生党员代表及入党积极分子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红色传承与财经使命。

学党史校史强作风 红色财经铸魂砺担当
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舒伟在致辞中说,全体师生要以此次竞赛为契机,将党史校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作风建设的内生动力,在服务师生中厚植为民情怀,更要深挖红色财经的文化内核——从革命年代“看得见的手”支持根据地建设,到新时代“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财经智慧,让红色财经基因与廉洁基因同频共振。他号召全体师生以史为鉴、以廉为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守教育初心,弘扬“博学、明理、立诚、济世”的校训精神,将清风正气融入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全过程,更要以红色财经为纽带,把“经世济民”的责任担当刻进血脉。

赓续红色血脉 财经担当照初心
竞赛前夕,学院精心策划的“党史校史里的红色财经”主题成果展成为全场焦点,吸引师生驻足细览。展览以“红色财经·薪火相传”为主线,通过历史照片、文献复刻、实践纪实视频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了商学院师生近年来挖掘红色财经资源的实践成果:从2024年赴延安“三下乡”社会实践——重走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整理《边区金融史资料汇编》,到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共建“红色财经教育实践基地”;从梳理革命根据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经实践,到提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财经文化内核。会计2303班孙富果作为实践团队代表分享道:“在延安,我们看到了边区银行如何用‘光华券’稳定物价、支持抗战,这种‘金融为民’的初心,正是今天我们‘经世济民’使命的源头活水。”
展览尾声,学院特别展出“红色财经教育未来规划”,明确提出将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推动学科建设:一方面将红色财经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组建“红色商科服务团”,深入革命老区开展产业帮扶、金融知识普及,让红色财经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实践中“活起来”,为新时代财经教育注入“守正创新、清风正气”的精神动能。
三轮竞答展风采 红色财经入人心
知识竞赛分为“争分夺秒”“眼疾手快”“观众互动”三轮,来自11个学生党支部的18支队伍围绕“党史校史+红色财经”双主题展开激烈角逐,题目设计巧妙融合历史脉络与财经智慧。
在“争分夺秒”抢答环节,既有“中共一大召开时间”“校训核心内涵”等基础题,也有“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背景”“革命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经济意义”等红色财经专项题,选手们全神贯注,手速与脑力齐飞,一句句“回答正确!”的宣告,是对红色历史与财经知识的深度掌握。“眼疾手快”环节则更考验临场应变:屏幕上闪过“《论持久战》中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边区‘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等图文信息,参赛队员需快速辨析并作答。
最富感染力的当属观众互动环节。除了常规答题,现场特别设置“扫码参与‘红色财经小课堂’”互动区,通过短视频学习“西北农民银行的‘边币之战’”“沂蒙山区的‘红色信用社’”等故事。这场“比学赶超”的热潮,让红色财经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历史照进现实

传承红色基因 立志财经报国
学院党委书记李涛在总结中说,一要以史为鉴,将党史校史中的红色财经文化作为终身课题。不仅要铭记“小米加步枪”的革命岁月,更要读懂“一张纸币稳物价”的财经智慧,坚定“四个自信”,让红色基因与红色财经基因同频共振;二是以行践知,推动知识融入实践。鼓励师生组建“红色商科服务团”,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革命老区产业园区,用专业知识助力红色资源转化、特色产业发展,以“经世济民”的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三是以创提质,探索建立红色实践基地等长效平台。通过与革命老区企业、纪念馆合作,让学生在“重走财经路”“调研红色产业”中读懂中国、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持续推动红色基因与新时代育人工作同频共振。
此次知识竞赛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比学赶超中薪火相传,更让红色财经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血脉。商学院将继续以红色财经为纽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红色情怀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