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攻坚印记 > 财大新青年 > 正文
财大新青年

资助照亮求学路 专访2025年度自强之星

发布日期:2025-06-20点击量:

他们就像凛冬里的梅花,越是天寒地冻,开得越灿烂。又像那峭壁上的青竹,任凭岩石挤压、依旧坚韧得往上窜在命运的激流中,他们以理想为帆,逆风而行;于生活的原野上,他们揣赤子之心,且歌且进。这群2025年度自强之星”,正以坚韧诠释自强的真谛。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追光者,见证他们以奋斗为笔镌刻信念,以汗水为墨浸染征程,在岁月长卷上绘就璀璨夺目的成长诗篇!

爱国修德  绿色军营中的那抹红

刘熹,中共党员,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202班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四有优秀士兵”省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备忘录里记录着:若自强者有颜色,定是中国红是助学政策的暖红,退伍证的殷红,更是掌心相托的绯红这抹红光照亮的不只是某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国家向上生长的轨迹。这个始终以战士姿态奔跑的姑娘,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血铸军魂、丹心报家国”的崇高理想。

自强从不是孤军奋战,是无数双手托举的担当。”两年前,刘熹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是继续享受安逸平稳的校园生活,还是投身于充满未知挑战的军旅生涯?从小怀揣从军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携笔从戎部队服役期间,真正让她读懂军人使命的,是在那个与死神赛跑的夜晚——刺耳集合哨撕裂寂静,副队长嘶吼银川4.8级地震!的指令黑暗中,刘熹与战友们跌撞着迅速整理装备,手电筒光束中救包绷带散落的窸窣声,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当营长掐停秒表怒斥八分五十九”时,她瞥见班长赤脚套作战靴的狼狈模样。随着第二次集合哨声的响起,战友们心中早已慌乱不安,未来会发生哪些不可预测的变化?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这些问题无人能够确切回答。尽管背包带仍会缠住携行具虽然钢盔的卡扣还在打滑,但彼此的体温在寒夜中传递着力量,当他们一起把平日的演习细化、再细化,秒表定格五分钟时,营长眼角的泪光比星光更亮此后的日子里,这曾因冻伤躲在被窝哭鼻子的女兵,开始细心钻研个战术动作的改进可能把水壶带缩短3厘米能节省2秒,将止血带预折三叠可提升单手操作效率……”

“自强不仅限于自我的强大,更是照亮他人的光芒。”退役后,刘熹继续发光发热陆续担任陕西省高级机械技工学校、西安崇是中学军训教官。特别是在西安崇是中学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顶43度的烈日训练,身上的迷彩服不断被汗水浸湿又干透,迎着阳光,她总是一丝不苟地教授每一个训练科目当察觉到学生们露出疲惫之色时,她会用拉歌、讲故事等方法来缓解紧张的氛围一位学生对说:教官,您都晒出色差了!刘熹低头一看,这才注意到自己脱皮发红的皮肤。她笑着回应:“我要感谢你们,给了我展示坚韧不拔精神的机会。”说完,她们相视一笑,继续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如今,在征兵宣讲会上,刘熹总是特别强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复学指南,国家为我们提供了退役金以及考研加分政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她也与受助学子一同走访红色教育基地,深入讲解参军入伍的相关政策,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同学开始关注国防事业,积极报名参军。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西财大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勤学求真  山坳里的追光者

罗梦婷,管理学院物流管理2302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规划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总决赛银奖,获“军训优秀学员”“三好标兵”等荣誉称号。


“奖学金于我,不是终点处的奖杯,而是泥泞路上的一盏灯,而助学金于我,更像一把撑在头顶的伞。”作为家中的次女,罗梦婷的童年被群山环绕,也被生活的重担层层包裹。父母务农为生,家中三姊妹的吃穿用度常捉襟见肘然而,命运的考验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酷。七岁那年,母亲在工厂打工时被货车碾压致终身残疾;次年,父亲为偿还债务深夜送货遭遇车祸,家庭支柱轰然倒塌。年幼的罗梦婷接过灶台上的锅铲,在烟熏火燎中学会了做饭。昏暗的土屋里,父母总对她说:“坚持下去,以后一定会好的。”这句话,成她人生中第一盏不灭的灯。

“借光苦读,山坳里的追梦人。”对于罗梦婷而言,读书是唯一能凿开命运坚冰的利器。小学时,山村时常断电,她放学后需先帮家里除草、挖红薯,待夜幕降临,才有时间借着父亲摩托车的灯光写作业。昏黄的灯光下,作业本上的字迹时而模糊,但她的目光始终坚定。初中择校时,县里一所私立中学对成绩排名前二十的同学提供学费全免支持,她攥紧拳头对家人说:“我想试试。”整个暑假期间,她一直蜷缩在书桌前,埋头苦读课本。最终以所有考生中第三的成绩,成功叩开了初中学校的大门。三年里,她不仅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更在省级演讲比赛中斩获奖项,用话筒传递出深山里未曾被听见的声音

然而,命运的骤雨却从未停歇。高一那年,父亲再度遭遇车祸,姐姐确诊重度抑郁症,家中负债累累。为减轻经济负担,罗梦婷坚持白天上课,晚上化身婚礼司仪和镇政府活动主持人以此赚取生活费。高考前夕,她不得不暂别舞台,将播音主持的梦想深埋心底,但那份热爱从未熄灭。凭借着一路的努力与坚持,罗梦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后,在这里国家助学金照亮她的求学之路,她也始终保持着对学习高度的热情和专注

罗梦婷的勤学之路从未局限于书,在“链战风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中,她作为队长率队鏖战。备赛时,团队因策略失误屡屡垫底,她带着队员通宵复盘数据,困了就趴在机房桌上小憩,最终团队从全国 600 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当晋级全国总决赛时,罗梦婷与队员面对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学子的竞争压力,每日每夜埋在实验楼探讨物流方案优化问题,最终在“闭关式”的复盘中,将方案磨合到最优,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如今的罗梦婷,依旧是那个凌晨五点起床勤学的女孩,但她的目光早已越过群山,望向更辽阔的天地。国家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竞赛荣誉……这些沉甸甸的证书被她悄悄锁进抽屉,她用自己的故事证明:“命运的屋檐或许低矮,但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坚定志向,就能够迎来如霁月般明亮的未来


创新创业  黄土地的传承人

颜文昊,中共党员,信息学院软件2102班学习委员。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省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三等奖等奖项,在《江西农业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颜文昊,一从陕西乾县贫瘠土地上走出来的农家学子。每当回忆起家乡那片黄土地,眼前总会浮现出父亲佝偻着腰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以及母亲在病痛中坚持操持家务的情景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自幼就深刻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坚定他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信念

科研不仅是学业追求,更是对家乡的深情回馈。2023年3月,他在一场乡村文化展演中结识了非遗传承人杨老师。有次,杨老师握着他的手叹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学布堆画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传承下去。”目睹杨老师那布满老茧的手掌和展台上色彩褪去的布艺作品,颜文昊突然红了眼眶。“或许科技能让传统手艺活起来。”在这个想法下,带领团队多次前往延川县,住在老乡家的土炕上,跟着杨老师学习布堆画的七十二道工序白天记录针法纹样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整理数据最艰难时,团队因经费短缺险些解散,颜文昊毅然决然地用个人奖学金垫付设备租金并且在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最后一批纹样的扫描工作。三个月后,当他们将首款数字化布堆画作品送到杨老师面前时,老师激动地用颤抖的手指触摸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牡丹纹样:“这花,比我绣的还鲜亮!”这次经历让颜文昊更加坚定了将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的道路。

在农业研究领域,他同样倾注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为了深入了解导致当地居民收入偏低的根本原因,他率领研究团队深入陕西省的八个乡镇,实地访问了132户农家。记得在乾县梁村镇,老农伯拉着他蹲在玉米地头算账:“种子贵、天气,忙活一年挣不到娃的学费。”这些滚着泥土味的对话,最终化作他笔下万字的研究报告《构建和美乡村——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收入的统计测度》创新性提出数据+算法双轮驱动模式设计出基于Lasso回归与灰色预测模型的分析算法,精准识别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为政府提供种植结构调整建议。

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中,他发现乡村学校数字化教育面临师资力量不足传统支教模式难以持续等问题于是,利用趣味编程项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合名校课程资源AI答疑功能组织大学生开展远程实验教学,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知识传授最终撰写调研报告他说创新技术打破资源壁垒,才是真正的赋能。此外,颜文昊将自己大学期间获得的部分奖金用于资助同乡的学弟学妹们,利用假期为家乡的留守儿童开设免费课业辅导班,并自费购置教材和实验器材,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颜文昊始终记得:是家乡的黄土地养育了他,是父母的汗水浇灌了他的梦想。展望未来,坚定地说:我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的故事,是逆境中拼搏自强的缩影,更是当代青年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生动写照。


社会实践  陕北高原的太阳花

周宇乐,中共预备党员,经济学院国贸2201班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NETCCS(2022年全国二等奖、2023年全国二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网络挑战赛全国优秀奖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西北赛区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陕西省一等奖“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2022年秋季,周宇乐踏入大学校园。在院系导师的专项指导下,她将专业知识与对故乡的深情紧密结合在榆林市的荒漠地带,她的调研团队遇见了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监测仪上的数字从800迅速飙升至2000μg/m³,仅用了一炷香的时间样本箱!”队长的嘶吼声被狂风撕裂周宇乐扑向翻滚的铝合金箱子时,左膝盖传来布料撕裂的清脆响声四十六个密封袋像受惊的沙蜥,在她怀中乱窜标签上字样在指缝间闪烁,防风镜被砂石刮花在那一刻,周宇乐深刻意识到,治沙工作真的需要以血肉之躯对抗时间的侵蚀。当应急小组的定位信号终于穿透沙尘暴的屏障时,她和另一个伙伴成功保住了沙尘暴中的46份珍贵土壤样本。这些样本,后来转化成了《乔灌草立体治沙效益图谱》,并在2024年度大学生开放项目科研基地成功立项。

2023年1月,周宇乐带领团队乘坐火车跨越八省市进行“共建一带一路,喜看家乡新颜”社会实践调研。为了节省经费,团队六名成员挤在硬座车厢的角落里,用泡面箱搭建临时工作台。在学院“实践育人”项目的支持下,他们带着设备前往甘肃君昌县沙湾镇,对当地花椒种植与中欧班列运输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发现,由于当地冻土层裂痕深广,土壤湿度传感器显示花椒种植区的土壤含水率普遍低于18%,这对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周宇乐将花椒分级标准翻译成方言教给农户,并指导他们用色谱卡分类。此外,团队还进行了冷链运输测试,以评估花椒的保鲜效果。在测试中,三公斤新鲜花椒通过中通冷链运输至西安中转站,全程温控记录显示损耗率仅为2.7%。这一令人信服的数据最终有力促成了与迪拜客商的合作。

2024年冬季,周宇乐在榆林市政府见习期间,参与了“扬帆计划”政务实习项目。她将课堂所学的贸易理论与实际政策结合,不仅协助整理了民生档案、接听市民热线,还对跨境电商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她的努力下,团队深入古塔镇进行环保宣传工作,策划实施了两场环保讲座,吸引到251名村民参与,累计授课36小时,学生人数达到126名。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互动,村民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活动。

三年时光,从温室花朵到治沙新苗,这个来自陕北的姑娘将命运的褶皱熨烫成勋章,以47项荣誉镌刻成长。她始终相信:“真正的自强,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就像陕北高原的太阳花,越是干旱贫瘠,越要向着阳光坚强生长。”这朵花,终将永远扎根大地,既做追光者,更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微光!


志愿公益  爱的接力

余国统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201班学生,曾获二等奖学金中国志愿服务网“一星级志愿者”“二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陕西慈善协会“二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优秀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服务之星”“优秀同志”等荣誉称号。

初入大学时,面对新环境的挑战,余国统显得内向且腼腆。在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门的纳新面试中,由于紧张他一度忘词幸运的是,一位学长注意到了他的窘境,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完成了自我介绍。随后,这位学长又不厌其烦地陪他反复练习发言稿,直至他能在期末总结大会上作为服务之星代表自信地发言。这位如同光芒般温暖的学长,照亮了余国统的大学生活。从此,余国统渴望追寻那束光的源头,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

余国统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116小时其中,支教经历成为他大学生活中一段独特的旅程。暑假期间,他作为志愿者前往渭南市临渭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投身于支教工作。支教点的孩子多为不善于与人交流留守儿童班上有个调皮但基础知识扎实的小男孩,得知男孩父母离异后,余国统便更加关注这名学生。一次小男孩因爸爸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却记得比他小五岁的妹妹的生日闷闷不乐。这时,余国统拿起彩笔,在纸上为他画了一个蛋糕,并安慰他说:“爸爸记得妹妹的生日是因为她还小,你的生日也会有人记得的就算没人记得,也要过好每一天祝你生日快乐”从那天起,男孩开始更加认真地学习。支教结束时,男孩为余国统写了一首诗和一封信,看着真挚的文字,余国统感动得热泪盈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支教活动荣获2024年陕慈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校级“标兵团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实践成果被国新闻联播网三秦学子、中青校园、西部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4年寒假,余国统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劳动监察大队实习。在这里,他协助工作人员处理农民工“欠薪”问题。每天,都会有一大群农民工来报案登记,余国统详细询问工资拖欠的具体情况以及与企业间的纠纷细节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表达不清晰的农民工他不厌其烦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撰写起诉状的过程中,对一些难以获取的企业信息,他向劳动监察大队的同事寻求帮助,并利用天眼查等网络资源进行查询。实习期的一个月里,他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并最终120多位农民工起草诉状。随着一份份诉状的逐渐完善,经法院的调解和判决,大多数企业意识到错误,并同意支付所拖欠的工资。目睹农民工们领到工资时脸上的笑容,余国统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尽管前方的道路可能依旧充满挑战,但余国统坚信:“虽然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汇聚起来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资助如同春日暖阳,照亮学子求学之路;感恩之心既沐恩泽,更以行动传递温暖。青春当歌,自强以成……这些优秀的“自强之星”在逆境中奋起,于磨砺中成长,心怀善意、脚踏实地,他们的成长轨迹诠释着在温暖相助中淬炼出的坚韧品格待羽翼丰满时,他们从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接过爱心接力棒,在奋进征程中努力向社会回馈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张陶莉   编辑:吴婉婷  来源: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