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经济学院秦“智”耘队赴陕西安康开展政校座谈、农业技术体验、田野调查等特色实践活动。团队跨越汉滨、平利、汉阴三地,走访百户,聆听秦巴山区农人的期盼与智慧。此次调研旨在教育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学农知农、爱农为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政校对话:联动探索振兴密码
7月,调研团队前往陕西安康,通过4场政校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与基层干部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擘画智慧农业“山乡新图景”。忠诚村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吴斌提出“产业联盟”新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共同发展;吉河镇副镇长郑鹤坦率表明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科技化利用、省时省力问题,同时依托地理位置与自然优势推出“因地制宜地发展吉河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长安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洪善存大胆探索,建成西北一流的无性系良种高效规模化示范茶园,走出“产供销”一条龙致富路子;涧池镇副镇长邹宗堂携领导班子以及企业负责人为团队展示了当地水产养殖、果蔬以及蚕桑产业等主要产业的蓬勃发展,实施联农带农与定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校企对话:合和解锁发展瓶颈
调研团队深入安康市各县区、村镇,与7家当地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并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七叶莲智慧农业养殖基地、平利县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天瑞塬生态农业园区、涧池镇智慧渔业、廖家粉坊、秦山珍硒食用菌养殖基地等。深入了解他们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程度与场景以及如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同时探讨各企业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以及如何在未来发展中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

调研访谈:厚植学子爱农情怀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劳作、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目睹了乡村发展的巨变,学生从现实场景中深化了国情认知、理解了政策落地难点、厚植了为民情怀。本次社会调查也是一次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深化价值认同的“行走思政课”,有效实现知信行统一,在田间地头筑牢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思想根基。

多日的实践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切体悟:“脚踩泥土才懂农业脉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田间难题,更坚定了服务乡村的决心,这是最生动的成长课堂。”学院将持续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引导更多学子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小我融入大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