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实体之一波黑联邦的议会代表院上月底通过波黑联邦刑法修正案,其中首次定义“针对女性的基于性别的暴力”,并设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这一新罪名,罪名成立者将面临至少10年监禁。由于该法案在代表院投票中获全票通过,预计也将在接下来民族院的表决通过,从而正式生效。来自波黑联邦政府的这则修法建议是对近年来波黑数起骇人听闻的女性谋杀案的回应,但设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罪名在国际上仍有很多争议,目前进行有关立法的国家不多。
波黑联邦关于杀害女性犯罪的新立法完全照搬了克罗地亚去年3月刑法修正案中的同一内容。“针对女性的基于性别的暴力”被定义为因为一名女性身为女性而对其施加的暴力或者不成比例地影响全体女性的暴力。该定义沿袭了欧洲委员会《防止和打击针对女性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约》(Convention o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又称“伊斯坦布尔公约”)中对同一概念的定义,波黑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波黑联邦刑法新增的条款166a把“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确定为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罪。在波黑联邦,犯有故意杀人罪者将至少被判5年监禁,具有五类情节的将获刑至少10年,其中就包括“因为仇恨杀害他人”。“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罪的犯罪要件包括受害人为同罪犯关系近密的人,在被害前曾受到罪犯的虐待,易于受到伤害,对罪犯处于受命或依赖关系,或者犯罪发生于性暴力或女性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情形下,或者有其他可被视为基于性别实施犯罪的情形。
有媒体认为,克罗地亚在刑法中设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罪名,是受到了波黑2023年震惊世界的社交网络直播杀害女性案的触动。但是塞尔维亚就没有采取同样行动的打算。塞尔维亚负责协调性别平等事务的不管部长塔蒂亚娜•马楚拉(Tatjana Macura)上月就此问题接受NIN采访时说,包括克罗地亚在内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立法设立这一罪名的国家要么从未适用过有关法条,要么极少适用,她本人也认为要证明有关犯罪事实太困难,所以就算立法也没有意义。她表示,目前更有用的是完善防止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
显然,从波黑和克罗地亚的有关立法来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犯罪主要被视为是家庭暴力的延伸,这也是马楚拉强调要前置做好防止家暴工作的原因。的确,如果遭受家暴的女性从未求助和留下证据,她们不幸被施暴者杀害之后,加害人“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的严重谋杀罪名也将难以确定。颇能说明问题的是,克罗地亚去年设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犯罪之后,当年这类女性遇害案件数量不降反升,对此,克罗地亚女性权益活动人士维什尼亚•柳比契奇(Višnja Ljubičić)在接受N1电视台采访时说,立法定罪提高威慑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在防止暴力方面下功夫。
2012年11月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在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之际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通过了《关于基于性别杀害女性问题的维也纳宣言》(Vienna Declaration on Femicide),其中指出,女性被亲密伴侣施暴杀害只是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的一种形式。在世界上不同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地区,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的主要动机不同,这可能也是这个概念10多年前才开始在女权运动相对比较发达的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根据联合国去年一份报告中的数据,2023年,欧洲所有基于性别被杀害的女性有64%是死于伴侣之手,这一比例在世界各大洲中最高。
女性基于性别被男性杀害的问题是上世纪70年代首次由美国女权主义者戴安娜•拉塞尔(Diana H. Russell)提出的。但是,伊斯坦布尔公约指出,这不是简单的性别对立,针对女性的暴力是“女性和男性有史以来的权力关系不平等的体现,这导致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和歧视以及对女性完全进步的阻碍”,其“结构本质是基于性别的暴力”,是“女性被迫相对于男性处于从属地位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正因此,虽然面临立法必要性的争议,支持设立“基于性别杀害女性”罪名者仍然希望突出这种犯罪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