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环境考古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拓宇副研究员指导的研究生柯文可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全新世》( The Holocene )上发表,题名为“西风和季风协同作用下的雅鲁藏布江中游人地关系”(The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under synergy between westerly winds and monso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Tsangpo River)。该成果为李拓宇环境考古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学者共同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191)、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001)、首都师范大学(LIP2025S013)2025 年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等支持。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印度夏季风与西风带共同影响,是青藏高原史前聚落分布和农牧业起源的重要区域。本研究结合流域内2个风成沉积物剖面的多指标分析、33个古土壤年代数据与考古证据,系统重建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全新世以来的古土壤发育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中全新世(距今6.8~3.3 ka)西风带影响显著增强,古土壤发育达到高峰,为区域农业聚落的繁荣奠定基础。而在晚全新世以来(距今3.3 ka),印度洋季风与西风带双双减弱,古土壤发育随之衰退,对农业社会形成了严峻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距今3.0~2.0 ka,支流谷地仍有古土壤发育,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生存契机,先民通过调整作物结构、强化畜牧业,逐步形成更加韧性的农牧混合经济。
研究揭示了西风与季风协同作用下雅鲁藏布江中游环境的阶段性演化过程,并结合考古证据指出,史前人类在气候波动背景下展现出高度的社会适应性。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青藏高原环境—人类互动关系的认识,也为探讨高海拔地区农业扩散与聚落格局演化提供了重要视角。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77/0959683625135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