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件
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9日 20:41;  编辑:谭华山;  点击数:



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和课程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学校研究制定了《重庆师范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重庆师范大学

2020年4月3日



重庆师范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在深入推进和强化思政课程建设基础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和课程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内容

(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与专业教学团队的协同作用。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校级课程思政协作教学中心平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思政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单位之间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工作坊、名师示范、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等方式,提高各教学单位专任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推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打造课程思政类一流课程。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协作,深度挖掘通识课程、各学科专业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学院要推出2-3门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精品通识课程或专业课程,打造示范课堂;建设17门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类一流课程。

4.增强通识课程育人功能。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5.加强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专业人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起来,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6.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坚持以劳树德,加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课程设计,弘扬新时代劳动价值理念,推动各学院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劳动参与渠道。

7.严格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严格执行“最新最优”的教材选用原则,确保选用规划教材的比例达65%;哲学社会科学类等相关教材,统一使用已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加大课程思政类教材建设力度,鼓励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或参与相关教材研究和编写、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集成,在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中,有机地融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课程思政质量

8.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重庆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强化日常秩序巡查督导,加大结果反馈应用力度。

9.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一流课程等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三、保障机制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校领导任组长,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协调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统筹管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事宜。

11.强化任务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建设工作。各教学单位应根据本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结合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12.完善评价考核。各教学单位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作为绩效考核、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教学类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13.提供经费支持。学校通过教改项目立项、一流课程建设等方式提供引导性经费资助,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教学单位和优秀课程予以表彰,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教学单位应设立专项建设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上一条: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闭


Copyright©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2023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电话:023-65362683        邮箱:jwc@cqnu.edu.cn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张信欣(指导教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