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文

人大新闻网 - 正文

李子涵:数海泛舟 研途砺志
时间 |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文字 | 田紫淳,尹舜婕 {{num}}

严于律己、攻坚克难,从爱好数学的青涩高中生,到如今摘得硕果的硕士研究生,他矢志不渝,将攀登科研高峰作为志业;

厚积薄发、行有所成,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多次发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表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研究成果得到多位院士的高度评价;

文理交融、多面发展,他担任班级文体委员、校研究生会“青研沙龙”宣讲团成员等职务,激起更多人大人对科研与文化的浓厚兴趣——

他就是数学学院分布式人工智能实验室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子涵。

从一而终,良师相伴

“自高中起,我便对数学情有独钟,其独特的逻辑之美深深吸引了我。”得益于高中数学老师的悉心教导,李子涵不仅精于解题技巧,更对数学的本质逻辑产生了浓厚兴趣,不断进行深入探究。在高考中,他凭借数学学科的显著优势,报考了数学相关专业,自此开启了他的数学之旅。

在人大读书期间,授课的老师们成为他数海泛舟的引航人,引领他攀登思想的高峰。对李子涵而言,数学专业的五大类基础课程就如同坚实的地基,为他今后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提供了稳固的理论支撑,“大学期间的每一门课程都让我深深受益,它们所带给我的,远非单纯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之道,更是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启迪。”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各种专业书籍,将知识吸收后内化于心,为日后运用理论解决各种问题积淀下深厚的基础。

“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本科毕业后,李子涵在数学学院继续深造。他的导师沈栋教授,实验室的姜昊、陈秀琼老师等,不仅具备深厚的学养,更在每日共同的课题研究中以身作则、耐心指导,成为李子涵科研之路的提灯者。

在李子涵的记忆中,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不吝于给予学生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尤其在数学这一需要深度交流与共同探索的学科领域里,每当李子涵遇到研究瓶颈、急需解答困惑时,数学学院的老师们总是慷慨地伸出援手。这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师生情谊,让他的学术之路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修身律己,深耕学业

“专注”与“自律”,是李子涵在科研和学习中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也是帮助他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成绩的“法宝”。

清晨的宁静时光,他会专注于高强度的理论推导工作;午后,他借助计算机对上午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夜幕降临,他投身于论文的阅读与撰写,梳理思路、深化理解。

“通过这样科学的时间安排,我确保每个时段都专注于最适宜的任务,以高度的自律保证工作的高效完成。”专注和自律已经成为李子涵的习惯,他以此为舟,不断汲取新知,在数学之海中破浪前行。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研一的他接触到了分数阶学习控制算法设计与分析这一前沿领域。

所谓分数阶学习控制算法,是一种利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来精确描述和应对复杂系统动态行为的先进控制策略。它打破了迭代学习控制领域原有的线性关系处理模式,转而深入探索非线性关系的处理,为控制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分数阶学习控制算法的创新性和挑战性深深吸引了李子涵,他决定将其作为自己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攻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李子涵在分数阶学习控制算法领域成功设计了相关算法,并有效解决了算法实现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他的这一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其中一篇论文被顶级期刊《IEEE/CAA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收录,另有两篇发表在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and Engineering》上。

分数阶控制算法的突破不仅是对学术界的贡献,更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创新的控制算法,它在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李子涵深知,只有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真正落地,才能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实质性贡献。他为提高机械臂轨迹捕捉实际效率设计的算法,为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成功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星光迢迢,不负未来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的学术思考氛围,鼓励我们自主安排时间、探索自己的研究方向。”人大倡导的自主自律的培养模式,让每名学生都能根据兴趣和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道路,这正是李子涵学术之旅的一大助力。

科研项目是一个涉及多方协作的复杂性、系统性过程,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能在不同环节中发挥专长。每个人擅长的理论和实操领域各不相同,只有在自由的研学氛围下,组内合作与个人探索才能够双重驱动,从而使科研项目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在这样个性化、差异化的培养模式下,李子涵得以自主安排时间,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学校每学期精心策划的对话名师类活动,更为他打开了数学世界的一扇新大门,不仅提供了拓宽学术视野的宝贵机会,更搭建了与国际前沿紧密接轨的学术交流平台,让他领略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感受最纯粹的科研精神。“与学界泰斗面对面深入交流、与世界最顶尖的智慧直接碰撞,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资源。”

展望未来,李子涵的心中满怀憧憬。他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研究的分数阶控制算法能够走出实验室,从复杂抽象的数学公式和代码,蜕变为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民的应用成果。“我希望将来能够将这些算法真正应用于现实场景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薄之力。”

学海无涯,求索有道。他以勤勉为径,攀登科研高峰;以自律作舟,探索数学瀚海。从一而终,砥砺前行,李子涵的数学之旅未完待续。

编辑 : 张凯怡

责任编辑 : 董涵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