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子涵:数海泛舟 研途砺志
严于律己、攻坚克难,从爱好数学的青涩高中生,到如今摘得硕果的硕士研究生,他矢志不渝,将攀登科研高峰作为志业;厚积薄发、行有所成,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多次发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表彰,申请国家发明
2025.08.07

用好立德树人大美课堂
读懂广袤的边疆,才能读懂辽阔的中国。自“大国边疆”育人工程启动以来,9个陆地边境省,45个陆地边境市,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彩云之南、长白之山、塞北之境、雪域之巅……都烙印下了人大人的足迹。实践团师生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用学术语言讲好边疆发展故事,边疆
2025.08.07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大毕业生用行动书写青春答卷
从黄土高原的数字变革,到雪域边疆的信仰扎根;从天山南北的学术深耕,到星辰大海的科技征途……当骊歌响起,中国人民大学2025届毕业生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用行动给出最铿锵的回答: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科技创新最前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让
2025.07.23

人大乒乓球队:以热血铸辉煌
近日,由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2025年首都高等学校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举行。来自北京61所院校的610名运动员参赛,中国人民大学乒乓球队时隔十年再度荣获女子乙组团体冠军,继去年夺得男子团体亚军后成绩再上新台阶,人大的铿锵玫瑰再次绽放在首都高校杯的最高领
2025.06.20

王美涵:一颗“草籽”的人大故事
“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这段文字出自作家艾平的《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是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美涵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王美涵最初读到它是在一张
2025.06.08

人大模联:二十年,探寻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无限可能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用笔锋丈量世界、剖解全球发展经纬,用话筒纵论寰宇、叩问天下家国大道——他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走进人大模联的二十年,我们一起探寻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无限可能。从查尔斯河畔到一勺池畔:一场跨越二
2025.05.21

“卓越三农·知行”创训课程: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课程
“走,去村里上一堂‘接地气’的创训课!”仲春时节,同安镇漫山的茶香、溯大樟溪而上的梅林、北纬25度的“桃源秘境”……在福州市永泰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卓越三农·知行”创训课程开到了广袤田野中。
2025.05.16

王洋洋:2024年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唯一在校生
5月9日,2024年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名单揭晓。在11位获奖者中,唯一在校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洋洋。她让公益之花绽放在文明海淀的每个角落,她用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故事,诉说着青春当与奉献同行的道理。
2025.05.10

孙忠祥、冉皓文: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登上《人民日报》
五四青年节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其中研究生100名、本专科生100名。中国人民大学2名学子从20余万人中脱颖而出,作为优秀学生代表登上《人民日报》。他们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2
2025.05.07

人大青年在西部热土上书写无悔青春
当青春选择遇见辽阔边疆,一群从人大出发的年轻“火种”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以微光汇聚“星河”万点,书写下“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信念。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人大青年踏上新疆这片热土,投入乡村教育、基层青年工作和乡村社会治理。在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