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至14日,第二届多尺度·多介质·多物理场流变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Multi-Scale, Multi-Media & Multi-Physics Rheology, M3Rheo 2025, – AI,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Quantitative Verification)在中国天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增加滨海湿地碳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关键贡献者。作为我国滨海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的蓝碳潜力尤为突出。然而,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样本量有限和方法不一致,蓝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先前的研究重点是土壤有机碳(SOC),而对土壤无机碳(SIC)的关注很少,导致对滨海盐沼碳库的认知存在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宋照亮教授课题组通过野外采样和相关数据整合,发现我国滨海盐沼的SOC和SIC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因植被类型、气候类型和空...
近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 20 届国际建筑模拟会议(Building Simulation 2025)上,环境学院田喆教授被授予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nternational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ssociation, 简称 IBPSA)会士(Fellow)荣誉称号。IBPSA Fellow是该协会授予会员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建筑模拟研究、教育、工程应用及协会服务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并对全球该领域发展产生持续重大影响的学者...
氨基酸依赖的代谢重编程对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至关重要。色氨酸(Trp)代谢物已被证明是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并通过细胞环境依赖的机制发挥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功能。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Trp对肿瘤激活CTLs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英才副教授吕春婉团队,在Oncogene(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题为“Slc7a5 promotes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 through sustaining...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涉及多途径氧化反应和非线性化学过程,其准确模拟对空气质量和气候预测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模型通常采用简化机制,难以刻画不同氧化路径(如OH、O₃和NO₃自由基引发)的竞争与协同作用,导致SOA模拟存在显著不确定性。构建基于详细化学机理的模拟框架,有助于提升数值模型对大气化学过程的理解能力,提升数值模型对SOA的模拟能力。图1 柠檬烯有机硝酸酯模式模拟框架柠檬烯(limonene)作为重要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反应特性...
2025年8月4日,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互联感知集成电路与系统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 Metal Integrated Suspended Line Fed Bidirectional Radiation Slot Array for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入选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期刊亮点论文并登上网站主页。微电子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瑞鹏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马凯学教授为通讯作者。
7月29日至8月1日,天津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IEEE MTT-S NEMO 2025(2025数值电磁和多物理场建模和优化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天津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天津大学马凯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俊教授,东南大学洪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2025年8月8-11日,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大会(ACES-China 2025)在黄山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协会、安徽大学和黄山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大会围绕计算电磁、无线电波传播、天线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应用展开交流。经大会评奖委员会的推举和评选,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互联感知集成电路与系统团队闫宁宁副教授荣获“青年女科学家奖”。
植树造林被视为对抗气候变暖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除了要评估其“碳汇效应”之外,还应统筹考量植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环境和大气环境引发双重气候效应:植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调控辐射平衡,也会通过植被结构扰动近地面气流动力过程,这些生物地球物理效应将触发气候连锁反应;同时,植被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在大气中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BSOA),通过散射太阳辐射及调控云微物理过程产生冷却效应。当前核心科学挑战在于:这两类效应如何协同作用?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对BVOCs排放的调制将如何重塑BSOA的辐射响应?这直接决定着造林工程的净气候效益,仍是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
滨海湿地作为复杂的海陆交互带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滨海湿地碳积累源于厌氧环境对有机质分解的抑制以及持续的沉积物埋藏。此外,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非晶态或弱晶态铁矿物(即亚稳态铁矿物)可通过矿物-有机质相互作用促进碳的长期稳定储存;然而,传统热力学理论预测,这类矿物在厌氧条件下极不稳定,会快速发生还原溶解。因此,在周期性缺氧的滨海湿地环境中,亚稳态铁矿物能否实现大量富集并持续发挥固碳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站讯 作者 武璇)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王汉杰、刘夺团队与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黄翠琴、尹会方团队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文“Programmable therapeutic protein delivery in intestine via amplifier-optimized optogenetic bacteria and LED-equipped electronic capsule”[1]。该研究设计构建了一...
本站讯 7月30日,应晏智锋教授邀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Dani Or一行访问地科院并做“土壤物理和微生物交叉”研讨会开场报告。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梁玉婷研究员、中科院地环所陈骥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钢教授、奥地利格拉兹科技大学教授Samuel Bickel、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Minsu Kim等特邀代表和地科院宋照亮、余光辉教授等参加了会议。Dani Or院士是土壤水文物理和微生态领域杰出专家,现担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内华达大学杰出教授,苏黎世联邦理工离休讲席教授,美国土壤学...
7月23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经投票选举产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天津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天津大学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天津医院首席专家马信龙当选候任主任委员;李晖(天津大学中心医院),胡永成(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徐卫国(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当选全国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7月16日,由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中心、“数字帝国主义批判与国际数字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暑期学术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54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上午的学术讲座和下午的学术沙龙组成,特别邀请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副教授杨俊鸿担任主讲人,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上午的学术讲座主题为“社交媒体与数字金融”。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发表了题为“Cropland expansion causes reduction in biogenic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and associated radiative cooling”(农田扩张导致自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及其辐射降温效应降低)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图片形式在期刊官网主页展示。本研究由天津大学联合清华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