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成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基于新型六连接反三棱柱荧光节点的压致荧光变色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论文题为《基于反三棱柱节点的pcu拓扑荧光三维共价有机框架》(“Fluorescent Three-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with pcu Topology Based on Triangular Antiprism Node”,Angew. Chem. Int. Ed. ...
2025年8月7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翁小成/周翔团队联合医学研究院张好建课题组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In-situ proximity labeling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circRNA and RNA G-quadruplex”的研究论文。莫婧博士、陈宗贵博士、崔嫚嫚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翁小成教授、周翔教授和张好建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RNA通过与多种RNA结合蛋白(...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成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实验证实,构筑单元的绝对构型不仅能决定三维共价有机框架(COF)的手性环境,还可精准调控其拓扑结构与功能。论文题为《共价有机框架中绝对构型的调控》(“Absolute Configuration Control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J. Am. Chem. Soc. 2025, DOI:10.1021/jacs.5c09266)。...
近日,国际权威杂志《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刊发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宋恒课题组关于化学酶平台合成杀鱼菌素家族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and Protein Engineering Enable Efficient, Scalable Production of Teleocidin Derivatives”(化学酶合成与蛋白质工程实现高效、可扩展的杀鱼菌素衍生物制备)。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后郑硕和博士研究生杨子萱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近日,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刊发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董秀琴团队关于双金属Cu/Ru接力催化合成手性δ羟基α-氨基酸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Asymmetric Access to δ‑Hydroxy α‑Amino Acids Bearing Two Adjacent Stereocenters from Inert Allylic Alcohols Via Cu/Ru Relay Catalysis”(通过铜/钌接力催化从惰性烯丙醇出发合成含有两个相邻手性中心的δ-羟基α-氨基酸衍生物)...
2025年7月15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李武/张海波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 IF: 44.6)在线发表题为“Boron clusters as efficient shuttles for electrocatalytic deuterium labelling via radical H/D exchange”的研究论文。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何萌博士、邓雪帆博士和姚丰泽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雷爱文教授、李武教授、张海波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药物分子特定位点的氘代是一种潜在的策略,...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