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鄢炜
近日,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林轶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旗舰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发表学术论文 “Electron Temperature Enhancement Events in the Terrestrial Magnetosheath: A Statistical Study”(《地球磁鞘电子温度增强事件的统计研究》)。该论文的指导教师兼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空间数据与计算中心教授黄狮勇。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空间数据与计算中心教授袁志刚,博士后姜奎、博士研究生熊启洋、王朝、林仁桐参与了论文的相关工作。
该研究利用美国“磁层多尺度探测计划”(MMS)卫星2015年至2018年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首次系统研究了地球磁鞘中的电子温度增强事件(Electron Temperature Enhancement Events, ETEEs)。该研究共识别出1509个ETEEs,并对其空间分布、时空尺度及温度各向异性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ETEEs主要集中在磁鞘的侧翼区域,尤其靠近磁鞘顶和弓激波处,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52秒,平均空间尺度为4.07个离子回旋半径,表明其属于离子尺度结构。此外,统计结果揭示了电子平行温度在ETEEs中的主导作用,提示了磁鞘中电子加热与磁重联、电波粒子相互作用等过程的紧密联系。
该成果为深入理解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揭示空间等离子体磁结构中的电子加热加速规律奠定了基础。
据悉,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依托“质廷班”“弘毅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国际一流科研。近年来,多名学子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简称JGR)、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简称ApJ)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展现出武汉大学地空学子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中的学术潜力。
该研究工作中林轶能同学得到武汉大学“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5JA034138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