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1 日下午,由科研处主办、宣传部承办的第四次学术沙龙在长安校区二楼报告厅举行,特邀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琳教授做学术报告。副校长李佼瑞致辞,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150 余名师生参会。科研处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

李佼瑞代表学校向杨琳表示感谢。他谈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其技术迭代迅猛,深刻重塑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格局,人文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学校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希望通过报告会为我校师生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研究思路,推动学校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杨琳教授以“拥抱 AI,祛除 AI: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创新”为题,围绕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从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趋势;拥抱AI:AI赋能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场景;祛魅AI:AI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问题与挑战;与“AI”同行:开启人文社科繁荣发展新篇章等四个方面,通过列举翔实的数据与生动案例,深入阐释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带来的深刻变革。她谈到,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进程中,需保持理性与审慎态度,警惕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人文精神弱化等潜在风险与挑战。她呼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坚守人文精神内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学术创新的有力工具,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本次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详实、视角新颖独特,既深入挖掘了理论内涵,又紧密结合实践需求,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极具价值的学术盛宴。师生们通过此次学习,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路径,不断提升自身跨学科研究能力与综合素养。
此次讲座作为我校 2025年学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对提升师生学术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讲座也为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深化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