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海底小纵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张雷带领下,走进黄龙县瓦子街镇开展“三下乡”调研实践。团队围绕“红色铸魂+绿色赋能”主题,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沉浸学习等形式,探寻革命老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生态经济为抓手的乡村振兴路径。

政企座谈:解码“红绿融合”发展密码
实践团在瓦子街镇政府会议室与副镇长刘磊展开深度座谈。副镇长刘磊表示,瓦子街镇森林覆盖率达87%,是黄龙县生态屏障核心区。我们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红色旅游+生态农业双轮驱动模式。
据介绍,瓦子街镇近年依托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生态观光”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在生态产业方面,全镇发展高山蔬菜基地,其中土豆种植达3000亩,建成全县规模最大的土豆粉加工厂。目前正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带动村民增收。
谈及当前挑战,刘磊说,玉米黄叶病防控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点难题。我们已联合县农技中心建立监测点,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技术。实践团成员注意到,镇政府正在筹建智慧农业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病虫害实时预警。
车间探访:小土豆撬动大产业
座谈会后,实践团走进瓦子街镇土豆粉加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将新鲜土豆送入自动化生产线。刘磊介绍,我们采用清洗-粉碎-沉淀-烘干四道工序,产品通过黄龙特产区域公共品牌销往西安、北京等地,带动周边6个村种植土豆3000亩。
陵园追思: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实践团来到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松柏掩映下,358座烈士墓碑庄严肃穆。1948年,西北野战军在此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牺牲烈士平均年龄仅22岁。在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列队献花,重温入党誓词。团队指导教师张雷现场授课,这些烈士大多来自山西、河北等地,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绿水青山。新时代青年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
调研手记:红绿交织的振兴图景
一天的调研让实践团收获颇丰。团队发现,瓦子街镇成功实践了“三个融合”:红绿融合:将红色教育基地与生态景区串联,打造“研学+旅游”产业链;产业融合:推动土豆种植、加工、养殖循环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文旅融合:以烈士精神为内核,开发沉浸式红色体验项目。
瓦子街镇用红色精神凝聚人心,用绿色产业振兴乡村,这种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意义。此次瓦子街镇调研,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既要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也要厚植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