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2022级执行)
一、招生对象
面向学校规定范围内的应、往届高考艺术类考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②掌握国际前沿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行业知识、手绘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技能的;③具备观察能力、设计提案及表达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④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相关工作,并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知识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按照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具体描述12项的要求,列出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参考如下: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美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设计行业职业道德。
2、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特征。
3、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产品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具备设计创新的实践能力。
5、了解产品设计学科和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
6、具备从设计构思到设计视觉化、产品模型制作、产品生产衔接的独立实践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辅助设计。具有良好的信息组织与分析能力,以及提出设计概念、深化设计方案的能力。
7、具有独立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并对相近或相关设计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8、具有设计、企划和品牌管理的能力。
9、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具备配合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申请。
10、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1、对终生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基本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设计学
2.核心课程:
创意思维、产品制图与CAD、产品构造、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基础、三维建模与渲染、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设计材料与模型制作、设计心理学、产品交互与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调查、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等。
3.特色课程:产品设计基础、设计调查、产品交互与界面设计
·校企共建课程:产品构造、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智能硬件与交互技术、交互原型设计
·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产品设计基础、产品开发与综合展示
·双语课:无
4.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民艺考察与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5.主要专业实验:综合材料造型实验室(油泥、竹、木、ABS材料实验)、数字化快速成型实验室(激光扫描、3D打印实验)、交互设计实验室(眼动仪实验)等。
6.课程体系结构图(拓扑图)



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标实现矩阵(按照专业认证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矩阵图要求模式制定)
序号 |
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
实现的课程及环节来 (按相关强弱度排序) |
1 |
通用知识与能力 |
1、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
《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传统艺术鉴赏》 |
2、掌握设计相关的历史、人文、社会学知识; 中英文文献检索能力。 |
3、团队协作、协同创新能力。 |
2 |
学科专业基础 知识与能力 |
1、创意发散,分析问题的能力。 |
《设计表现技法》、《创意思维》、《三维建模与渲染》、《产品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 |
2、理解形、表达形(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
3、基本产品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应用设计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 |
3 |
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 |
1、用户研究、产品定义、机械结构、创新技术、产品研发的知识。 |
《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产品构造》、《设计心理学》、《产品交互与界面设计》、《设计材料与模型制作》 |
2、具有新产品原创——即产品发明与创造的知识与能力;具有现有产品的创新与升级的知识与能力。 |
3、具有良好的信息组织分析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提出创造性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
4 |
专业拓展知识与能力 |
1、品牌策划与营销。 |
《设计调查》、《产品开发与综合展示》 |
2、设计管理。 |
5 |
相关执(职)业资格证书 |
RHINO职业资格认证 |
《产品设计基础》、《创意思维》、《三维表现技法》 |
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一级、二级、三级) |
《产品设计基础》、《设计材料与模型制作》、《创意思维》、《三维建模与渲染》 |
七、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修满164.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修满138.5学分(含公共必修课33学分、专业必修课69.5学分、独立设置实践36学分),且选修课程修满20学分(含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取得至少6个第二课堂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同时国家体质测试达标(50分以上),方准予毕业。
八、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单位:周
学年 |
项目 学 期 |
课堂 教学 |
入学 教育 |
军事 训练 |
实验 |
课程 设计 |
机动 与 考试 |
社会 实践 |
实习 |
毕业 论文 设计 |
毕业 教育 |
合 计 |
一 |
秋季学期 |
14 |
1 |
2-3 |
|
|
2 |
|
|
|
|
20 |
春季学期 |
16 |
|
|
|
|
1 |
|
|
|
|
17 |
夏季学期 |
|
|
|
|
3 |
|
|
|
|
|
3 |
二 |
秋季学期 |
15 |
|
|
|
|
2 |
|
|
|
|
20 |
春季学期 |
16 |
|
|
|
|
1 |
|
|
|
|
17 |
夏季学期 |
|
|
|
|
3 |
|
|
|
|
|
3 |
三 |
秋季学期 |
18 |
|
|
|
|
2 |
|
|
|
|
20 |
春季学期 |
14 |
|
|
|
|
1 |
|
|
|
|
17 |
夏季学期 |
|
|
|
|
3 |
|
|
(1) |
|
|
3 |
四 |
秋季学期 |
18 |
|
|
|
|
2 |
|
|
|
|
20 |
春季学期 |
|
|
|
|
|
|
|
4 |
10 |
2 |
16 |
总 计 |
111 |
1 |
2-3 |
|
9 |
11 |
5 |
4 |
10 |
2 |
156 |
注:1. 学校运动会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学期。2.社会实践如安排在寒暑假,请用()标注,不占计划教学周数。
九、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总学时 |
理论总学时 |
实验总学时 |
实践总学时 |
周学时 |
建议修读年级 |
建议修读学期 |
专业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27 |
公共体育课1 |
1.0 |
考查 |
32 |
2 |
30 |
|
理论(2.0)-实验(2.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3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0 |
考试 |
48 |
48 |
|
|
理论(3.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39 |
军事理论 |
2.0 |
考查 |
36 |
18 |
18 |
|
理论(2.0)-实验(2.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61 |
大学英语1 |
3.0 |
考试 |
48 |
48 |
|
|
理论(3.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0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0 |
考查 |
36 |
36 |
|
|
理论(2.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1 |
形势与政策1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8 |
党史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9 |
新中国史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90 |
改革开放史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91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12810001 |
创业基础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13 |
大学信息技术 |
1.0 |
考试 |
24 |
8 |
16 |
|
理论(2.0)-实验(2.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62 |
大学英语2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2 |
形势与政策2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1 |
国家安全教育1 |
0.25 |
考查 |
4 |
4 |
|
|
理论(2.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6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0 |
考试 |
48 |
48 |
|
|
理论(3.0) |
一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29 |
公共体育课3 |
1.0 |
考查 |
32 |
2 |
30 |
|
理论(2.0)-实验(2.0) |
二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63 |
大学英语3 |
2.0 |
考试 |
32 |
32 |
|
|
理论(2.0) |
二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3 |
形势与政策3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二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0 |
考试 |
80 |
48 |
|
32 |
理论(3.0)-实践(2.0) |
二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28 |
公共体育课2 |
1.0 |
考查 |
32 |
2 |
30 |
|
理论(2.0)-实验(2.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30 |
公共体育课4 |
1.0 |
考查 |
32 |
2 |
30 |
|
理论(2.0)-实验(2.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64 |
大学英语4 |
2.0 |
考试 |
32 |
32 |
|
|
理论(2.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4 |
形势与政策4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2 |
国家安全教育2 |
0.25 |
考查 |
4 |
4 |
|
|
理论(2.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0 |
考试 |
48 |
48 |
|
|
理论(3.0) |
二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5 |
形势与政策5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三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37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实践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三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6 |
形势与政策6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三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3 |
国家安全教育3 |
0.25 |
考查 |
4 |
4 |
|
|
理论(2.0) |
三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7 |
形势与政策7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四 |
1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78 |
形势与政策8 |
0.25 |
考查 |
8 |
8 |
|
|
理论(2.0) |
四 |
2 |
无方向 |
公共基础课 |
21900084 |
国家安全教育4 |
0.25 |
考查 |
4 |
4 |
|
|
理论(2.0) |
四 |
2 |
无方向 |
小计 |
39 |
|
732 |
564 |
168 |
|
|
|
|
|
专业基础课 |
23050539 |
设计学概论 |
1.5 |
考试 |
24 |
24 |
|
|
理论(1.5)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720 |
专业导论与学涯规划指导 |
1.0 |
考查 |
16 |
16 |
|
|
理论(1.0)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722 |
设计素描(二) |
2.5 |
考查 |
40 |
40 |
|
|
理论(2.5)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726 |
色彩与规则一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729 |
形态与形式一 |
2.5 |
考查 |
40 |
40 |
|
|
理论(2.5)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935 |
设计素描一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一 |
1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434 |
世界现代设计史 |
2.0 |
考试 |
36 |
36 |
|
|
理论(3.0)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919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一(PS)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936 |
形态与形式二 |
2.5 |
考查 |
40 |
40 |
|
|
理论(2.5)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基础课 |
23050938 |
色彩与规则二 |
2.5 |
考查 |
40 |
40 |
|
|
理论(2.5)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570 |
产品构造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655 |
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一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一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819 |
三维建模与渲染(一)RHINO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4.0) |
二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939 |
产品摄影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二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954 |
产品制图与CAD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二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4050236 |
创意思维 |
2.0 |
考查 |
32 |
32 |
|
|
理论(2.0) |
二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613 |
人机工程学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二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766 |
产品设计基础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二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820 |
三维建模与渲染(二)RHINO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4.0) |
二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0956 |
产品造型设计 |
3.0 |
考查 |
48 |
48 |
|
|
理论(3.0) |
二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3 |
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4 |
设计心理学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5 |
产品交互与界面设计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1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6 |
设计材料与模型制作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7 |
产品开发与综合展示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课 |
23051208 |
设计调查 |
3.5 |
考查 |
56 |
56 |
|
|
理论(3.5) |
三 |
2 |
无方向 |
小计 |
69.5 |
|
1120 |
678 |
|
|
|
|
|
|
专业任选课 |
24051202 |
产品感性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1 |
无方向 |
专业任选课 |
24051201 |
公共产品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任选课 |
24051203 |
服务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四 |
1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718 |
家具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1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747 |
交互原型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748 |
GUI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749 |
智能硬件与交互技术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三 |
2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160 |
文创产品开发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四 |
1 |
无方向 |
专业限选课 |
24050745 |
小家电产品设计 |
4.0 |
考查 |
64 |
64 |
|
|
理论(4.0) |
四 |
1 |
无方向 |
小计 |
36 |
|
576 |
216 |
360 |
|
|
|
|
|
应修学分与学时 |
12 |
|
192 |
72 |
120 |
|
|
|
|
|
实践性课程 |
21900065 |
军事技能 |
2.0 |
考查 |
112 |
|
|
112 |
实践(56.0) |
一 |
1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260006 |
工程训练III |
1.0 |
考查 |
24 |
|
24 |
|
实验(24.0) |
一 |
1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660001 |
入学教育 |
0.0 |
考查 |
24 |
24 |
|
|
理论(24.0) |
一 |
1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0238 |
课程设计一(家居产品设计) |
4.0 |
考查 |
96 |
|
96 |
|
实验(4.0) |
一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4050138 |
设计研学 |
2.0 |
考查 |
48 |
|
48 |
|
实验(24.0) |
二 |
1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0245 |
课程设计二(电子产品设计) |
4.0 |
考查 |
96 |
|
96 |
|
实验(4.0) |
二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4050136 |
课程设计三(综合产品设计) |
3.0 |
考查 |
72 |
|
72 |
|
实验(24.0) |
三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4050139 |
专业实习(暑假) |
1.0 |
考查 |
24 |
|
|
24 |
实践(24.0) |
三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0237 |
地域文化与艺术考察 |
3.0 |
考查 |
72 |
|
|
72 |
实践(24.0) |
三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0225 |
毕业设计 |
10.0 |
考查 |
240 |
|
240 |
|
实验(10.0) |
四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1003 |
毕业教育 |
0.0 |
考查 |
24 |
24 |
|
|
理论(24.0) |
四 |
2 |
无方向 |
实践性课程 |
25051004 |
毕业实习 |
4.0 |
考查 |
96 |
|
|
96 |
实践(24.0) |
四 |
2 |
无方向 |
小计 |
34 |
|
|
|
|
|
|
|
|
|
公共选修课程
建议选修课程 |
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
主要对应毕业要求
|
学分
|
学时
|
|
|
|
|
|
|
|
|
|
|
|
|
最少选修学分与学时 |
每个学生跨学科大类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包含美育类中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方可毕业。 |
8 |
128 |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模块(≥ 10 学分)
课程类“创新创业教育”(≥ 4 学分) |
第二课堂类(≥ 6 学分) |
创业 基础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实践 |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 |
公共选修类创新创业课程 |
思想 政治 |
劳动 |
体育 |
美育 |
创新 创业 |
1学分 |
1学分 |
≥2学分 |
不限 |
≥1学分 |
≥1学分 |
≥1学分 |
≥1学分 |
≥2学分 |
公共 必修课 |
公共 必修课 |
专业 必修课 |
公共 选修课 |
项目认定 |
由创业学院组织开课及管理 |
课程大纲由学工处和创业学院联合组织制定,内容包括职业发展、就业和创业实践相结合 |
遴选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重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并在课程类别进行标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
以上项目可通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公益工作等获得第二课堂学分。参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暂行)》(厦理工﹝2020﹞4号)进行学分认定 |
十、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别与性质 |
学 时 数 |
学 分 |
讲课 |
实践 |
其他 |
合计 |
课内教学 |
必修 |
公共基础课 |
564 |
168 |
|
732 |
39 |
学科专业基础课 |
178 |
118 |
|
296 |
18.5 |
专业课 |
500 |
324 |
|
824 |
51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72 |
120 |
|
128 |
8 |
公共选修课 |
128 |
0 |
|
128 |
8 |
小 计 |
1442 |
A=730 |
|
2172 |
128.5 |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
共 35 周 |
B=34 |
第二课堂类 |
|
C≥6 |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B+C+A/16)/总学分】*100%=50.8% |
根据就业需求,建议本专业学生辅修XXXXX或XXXXX专业。
十一、本专业辅修教学计划(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另行制定)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必修、选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环节 |
|
|
|
|
|
毕业设计或论文 |
10 |
|
|
|
|
合 计 |
|
|
|
|
注:修满主要课程35学分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修满60分(含毕业设计或论文)且达到规定的学分绩点可申请辅修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