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信阳学院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发布人:王煜辉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实《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提升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本科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全员培训的通知(教高函〔2025〕273号)》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全员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员性、系统化培训,帮助我校教师深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与应用现状,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基本原理与功能特性,探索其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行政管理中的多元应用场景,提升人工智能工具实践应用能力,推动实现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模式优化、管理效率提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新生态。

二、培训对象

各教学单位一线教学教师(含实验教师、实验员)、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需掌握智能办公工具应用的行政办公人员。其中,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院(部)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需重点参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培训方式

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全员培训采取分层分类、线上线下融合、“校级主体+社会协同”的多元化培训模式,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一)全员通识培训。充分发挥省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平台作用https://ai.ha.edu.cn。为全校教师提供免费账号,支持在线学习与技能训练。各教学单位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该平台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

时间:2025年8月--11月

(二)线上线下融合

1.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面向全省高校的示范性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培育其成为培训骨干教师,返校后为学校教师开展系列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时间:2025年8月--11月

2.选拔校本培训师,分层分类培训。结合学校实际,从各院部相关人工智能学科专业领域选拔优秀师资组成校本培训师队伍。通过集中授课、专家讲座、实践操作等,组织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引育并举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AI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时间:2025年8月--12月

3.开展线上专题研修。与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有教师教学发展综合服务平台,要求全校教师全学年线上研修。研修内容包括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模块课程。

时间:全年

4.学校学院联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学院协同,组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共同体。学校负责培训方案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校内外授课专家和资源的统筹协调。通过专题讲座、名师讲堂、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分层分类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学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教学经历、学科专业、科研方向、教学实践、发展需求等差异,依据学校方案,制定本单位《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计划》,实行“必修+选修”的培训模式,课程面向全体授课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分模块教学,培训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人工智能+教学专题、人工智能+科研专题、教师创新实践等相关教学环节。教师需完成指定模块规定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授课或拟授课课程,提交1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案例或学习小结,方可算完成相关培训。

各教学单位于7月15日前报送《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计划》电子版至邮箱1076605801@qq.com,并于12月10前通过成果汇报、案例展示等方式开展培训成效评估,形成总结报告报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综合楼1412),电子版同步报送。

时间:2025年8月--12月

5.新入职教师专题培训

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模块的内容,积极联系聘请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大学、超星公司等多名校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旨在帮助新入职教师转变角色,适应教师工作新要求,特别是适应人工智能应用的新要求,提升从教适应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适应新岗位的新挑战。

时间:2025年8月1日--10月31日(课程表见附件)

(三)鼓励参加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的专项培训。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人工智能行业或头部企业开展的相关培训项目,鼓励参与其他高校、学术团体等组织的人工智能专项教师发展培训。

时间:2025年8月--12月

(四)组织开展“智慧课程”培育类项目或教改课题评选。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联合组织开展“智慧课程”培育类项目或教改课题评选,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元素深度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实现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的智慧化,全方位提升课程“教”的质量和“学”的成效。按要求完成指定培训模块规定的要求的教师,方有资格优先推荐申报校级及以上“智慧课程”培育类项目或教改课题。

时间:2025年11月

四、培训内容

(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

系统阐释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分支,重点解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原理与发展脉络。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实际需求,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科研辅助、管理决策等领域的的具体应用案例、实践路径及潜在创新方向等内容。

(二)主流大模型功能介绍及操作

讲解Deepseek、Qwen、豆包等主流大模型的功能特点与使用技巧,包括 Prompt工程设计原则、多轮对话优化策略、领域适配微调方法等。指导教师通过Ollama本地部署工具快速搭建大模型运行环境,利用 CherryStudio 等平台实现模型调试与性能优化。同时,结合课程问答系统搭建、论文辅助写作等具体教学场景,教授教师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筛选并部署最优大模型,有效提升教学与科研效率。

(三)人工智能教学辅助应用实践

以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实践利用AI生成教学课件、智能题库及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方法。积极开展基于AI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包括自适应学习路径规划、课堂互动智能分析及教学效果动态评估等,推动教学评价由结果导向向过程性评估转变。

(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科研

聚焦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学术写作等科研关键环节,培训教师使用AI工具高效筛选文献、挖掘研究热点,以及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优化实验参数设计。结合科研数据管理规范,指导教师利用AI进行大规模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分析,辅助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及项目申报材料,有效提升科研工作效率。

(五)人工智能办公辅助

系统讲解智能办公工具的功能与操作流程,如AI驱动的文档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整理、录音转写等,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利用AI提升行政办公效率。结合高校管理实际需求,培训智能排课、学情监测预警及师生服务机器人部署等场景应用。

(六)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规范

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伦理边界与社会责任,引导教师增强数据隐私保护意识,规范学生个人信息的采集与使用流程。系统讲授技术应用风险防范策略,包括算法偏见识别、生成内容合规审查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AI技术在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五、组织保障

(一)健全工作机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培训方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统筹做好培训组织、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工作。教学单位制定、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计划》,实现全员全程分层分类培训、提升目的。

(二)强化考核激励。将人工智能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管理,鼓励教师结合培训成果开展教学实践。

(三)加强资源建设与共享。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等课程资源、案例库和教学素材,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阳学院2025年新入职教师线下集中培训课程表.docx

信阳学院

2025年6月27日

上一条:关于选拔第六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实验教学组参赛选手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2025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选拔结果的公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