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目前学校在线教学实际,为切实做好本学期疫情防控期间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推进课程考核工作
1.学校成立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确定疫情防控期间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工作指导思想、原则意见和要求。
2.各单位成立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考核组织与管理,有效推进课程考核工作。各单位务必排查本单位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认真研究本单位的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工作总体方案、考核资料归档要求等。本单位的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工作总体方案,于6月10日前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3.各教研室或课程组建考核工作小组,认真研讨每门课程的考核、形成所开设各门课程的具体考核方案和安排,明确过程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及评定项目等,科学设计各门课程期末考核内容和组织形式,同时做好考核资料的电子归档和纸质样张归档。各门课程的具体考核方案和安排报开课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二、丰富考核组织形式
1.线上线下灵活组织。鉴于疫情造成学生返校时间的不确定性,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在线(线上)考核或待学生返校后开展线下考核。原则上待学生返校后开展线下考核的课程数不超过总课程数的1/3。 采用在线考核的课程,由各教学单位自行选用在线考试平台,每个教学单位内使用的在线考试平台应统一。
2.改革课程考核模式。试点多元化考核,可通过论文、报告、在线答辩等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成绩。课程考核可采用标准答案形式组织,也可引入开卷、非标准答案考试等。期末考核采用开卷、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要注意采用开放性题目,尽量避免使用网上可直接搜索到答案的试题。期末考核采用报告、论文等形式的,要注意采用创新性题目,明确格式规范以及字数要求,通过指定平台或软件限定时间提交电子版图片资料,原版纸质材料可于学生返校后提交。采取在线答辩方式的,要注意留存答辩PPT、录音、视频等资料。
三、合理设置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要科学合理设置每门课程过程考核的具体内容,明确过程考核成绩的组成,学生出勤、在线学习时长、课堂互动交流频次、手写笔记、作业完成、在线测试等,均可量化后纳入过程考核成绩评定范围。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考核在总评成绩的比例可降低至40—50%。课程考核前,任课教师应公布相应课程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
四、严格审查学生期末考核资格
对于学生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在线学习的次数超过该门课程在线教学次数1/3及以上,或未达到规定的在线学习时长、互动、作业等学习要求的,应取消其该门课程期末考核资格。若发现过程考核、作业等有抄袭、雷同等现象,可视情节轻重取消其期末考核资格,同时该门课程过程考核和总评成绩均按“0”分记。
五、严肃课程考核纪律要求
1.加大诚信及警示教育。各学院要召开专门的在线学风考风建设会议,开展考风考纪警示及诚信检测,督促学生着装整齐、诚信应考,提前制止学生可能的考试违纪作弊侥幸心理。
2.严格课程考核纪律。任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诚信应考,考前务必再次重申考试纪律,严格考试要求。开展在线考核的课程,学院要组织学生提前进行网络环境和在线考试平台测试。务必提醒学生在线考核期间不得通过截屏、拍照等传递试题和答案,亦不得向他人寻求答案等。无故不参加在线考核的学生按缺考处理。
3.严格雷同试卷等查处。对于疑似雷同试卷、报告及论文等,应及时报告所在单位,由开课单位指派2名以上教师认真复核,对于经复核认定为雷同的,相关学生该门课程总评成绩均记为“0”分,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经过学院组织复核的雷同试卷、报告及论文等,一般不再接受学生的成绩复核申请。
六、强化特殊学生帮扶。
要对于因疫情等影响学生无法参加在线期末考核、或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等影响到学生考试过程的,任课教师要核实情况,并及时向所在学院反映,可予以重考或适当延长考试时间等。
七、做好成绩评定相关资料归档
各单位要对接合格评估要求,规范考核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对于纳入该门课程成绩评定的每个考核项目,原则上均应进行相关考核资料收集和归档,确保成绩评定依据充分、真实有效。各单位可按照课程性质,分类细化具体课程的考核资料归档及说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平台相关功能,做好学生出勤、在线学习时长、互动、作业等过程考核成绩评定记录和考核资料的电子归档、纸质材料样张的归档。
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以在线教学为契机,深入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考核,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单位本学期所开设各门课程的考核组织安排和成绩评定,同时认真做好本学期补考课程的考核组织安排,本学期在线考核集中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教务处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