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牵头研发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课程首发
8月24日,在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年会暨未来学校育人专题研讨会上,全国首套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课程首发。本课程由我校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创而新智慧教育研究院以及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等各单位众多专家共同研发。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等教育界专家,以及来自浙江、山东、重庆等地的校长代表共同见证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课程这一创新成果的发布呈现。
会上,教师教育学院黄燕宁副教授代表研发团队阐释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双维路径:一是学生对人工智能从感知学习,到评价运用,再到创新创造的发展;另一重要维度在于结合学科,基于各学科的素养发展,包括促进学科理解、体现知识运用的功能,使AI融于学科的创新更具操作性,成果更富创新性、可信可行。北航蒲菊华教授结合全球AI跨学科教育的前沿探索,提出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融通知识以致用,发展能力以创新,塑造价值以担当。创而新教育李慧勤博士呈现了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课程的样态与课堂应用,通过“感知体验-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的渐进式设计,引导学生从“用智能体解决问题”到“创AI方案优化生活”,实现“学用创一体化”。
顾明远先生在点评时指出,跨学科学习是目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跨学科学习的深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山东师范大学柳夕浪先生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将覆盖所有学科、面向全体学生。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在应用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案例,为全国教师提供更好的参考。
本课程由教师教育学院广泛链接各兄弟单位专业资源,汇聚众多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紧扣教育部最新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各学科专家引领下,分设人工智能融合文科、理科、体艺三大方向,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路径。据悉,2025年秋,课程将率先进入各地实验区、校,为中小学校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提供课程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技术启蒙”迈向“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