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党委常委朱信凯、郑水泉、何力、王易、冯仕政、青格勒图、王小虎、宋东霞为中国人民大学师德优秀集体、师德标兵获奖代表,大华杰出教学贡献奖、教学标兵获奖代表,教学创新奖、本科课外教学优秀指导教师获奖代表,科研标兵、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代表,智库工作优秀集体、智库工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职工代表颁奖。
张东刚主持教师节表彰大会,林尚立宣读表彰决定。
(师德优秀集体、师德标兵获奖代表)
(大华杰出教学贡献奖、教学标兵获奖代表)
(教学创新奖、本科课外教学优秀指导教师获奖代表)
(科研标兵、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代表)
(智库工作优秀集体、智库工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职工代表)
2024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25年“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职工代表,人大附小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2024年度科研标兵、国学院教授梁涛,2024年度师德标兵、图书馆馆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斌,2024年度师德优秀集体代表、人大附中2025届高三年级组组长周萌,2024—2025学年教学标兵、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刘泽豪作为获奖代表先后发言。
何虎生分享了坚守讲台近四十年的感悟体会。他表示,“教师”这个身份,所承载的是多重的社会责任,承担的是崇高的初心与担当,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做青年理想信念的引领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关怀者、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贡献者,用尽心尽责的坚守,为学生的成长护航,为学校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不懈奋斗,为教育强国建设助力添彩。
张冬梅从教也已满三十年,她表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只有成为构建“大思政课”建设领跑者、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探索者、师生成长发展的守望者,才能立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附小探索”,打造出更有高度、更有温度的高品质素质教育,为国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书写好“建设智慧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的新篇章。
梁涛围绕科研经历分享体会。他表示,“学术研究好比打井,选井比挖井更重要”,任何学术研究都要聚焦热点、跟踪前沿,才能真正推动学术发展;做学术既要在具体的研究领域长期钻研积累,也需要开阔视野、跨学科交流,通过学术严谨与创新的统一造就对学科发展有贡献的成果;学术工作者要甘坐冷板凳,不断创新并将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张斌表示,在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的学府,“教师”已经成为传承陕公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符号。教育工作者要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尺、筑牢育人的根与魂,以经师与人师统一为追求、锤炼育人的知与行,以教育家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守育人的责与戒,精心培育真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周萌表示,教育是温暖的守望,更是精神的传承,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崇高理想,筑牢师德根基、锻造卓越教师队伍,厚植家国情怀、护航学生全面成长,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方法、更深厚的情怀,在传承中创新,在实干中前行,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为2025年破格晋升的“90后”教授之一,刘泽豪表示,对他而言,中国人民大学既是如今工作和奋斗的沃土,更是塑造精神品格的母校。做学问既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更要有服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抱负,他将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追求“大先生”之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培育更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在学术探索中用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过去一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全体教职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坛,涌现出一批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先进集体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荣获多项表彰荣誉。
秦宣入选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何虎生入选“2024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臧峰宇荣获“2024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李彪、何青、范志勇荣获“2024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竺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9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二等奖”。
韩大元、张冬梅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陈红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杨瑞龙、郝立新荣获“2024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黄隽、刘凤良、左美云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陈涛、耿化敏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杨滨瑜、肖刚、张钟文等3个团队荣获第五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应用经济学院“832工程”团队荣获“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程志海团队荣获“2024年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魏二玲、罗雪蕾等27人荣获北京高校相关指导教师奖项,弓丹志、陈丽华荣获北京高校教学管理相关奖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彰显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伟大实践,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评优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学校党委研究形成了《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2025年教师节表彰的决定》,授予人大附中2025届高三年级组等5个集体“师德优秀集体”称号、陶文昭等10人“师德标兵”称号,授予胡锦光、孟生旺“大华杰出教学贡献奖”,授予丛志强等15人“教学标兵”称号,授予赵鑫等15个团队“教学创新奖”,授予陈明琨等13人“本科课外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授予梁涛等10人“科研标兵”称号,授予杜小勇等10人“优秀科研成果奖特等奖”、唐皇凤等20人“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孙闻博等20人“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高昊宇等10人“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年奖”,授予劳动人事学院等10个集体“智库工作优秀集体”称号、刘硕扬等24人“智库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此外,受北京市教育工会委托,对宋健、谷克鉴、黄向阳等60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教职工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