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2025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2025-07-09
  • 阅读:

(通讯员:杨偲艺)为拓展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国际影响力,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15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2025 International GeoInformatics Summer School, IGSS 2025)于202571日至8日在武汉成功举办,并于78日上午圆满落幕。

作为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和武汉大学珞珈全球暑校的重要子模块,本届暑期学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青年学者、研究生及行业技术人员齐聚珞珈山下,围绕机器学习、合成孔径雷达、智慧城市、夜光遥感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度研讨,并通过丰富的学术活动与文化体验,为参与者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学术碰撞:短期课程与前沿讲座

本届暑期学校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中的创新应用开设两门核心课程,即由意大利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Marcello Pelillo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和武汉大学Timo Balz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引导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科学导论》。同时邀请李德仁院士李熙教授、陈亮教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Walter Musakwa教授以及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魏耀宗总监为学员们带来五场精彩的学术前沿报告。

Marcello Pelillo教授主讲《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8d388b9d97cc801f2e30c21bf82abe5

Timo Balz教授主讲《人工智能引导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科学导论》

李德仁院士作学术前沿报告: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for SDG

李熙教授、陈亮教授、Walter Musakwa教授、魏耀宗总监作学术前沿报告

暑期学校注重学员科研能力的锻炼与实践探索的提升。为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合作能力,暑期学校特别设置优秀课程报告节。学员分组围绕课程内容,自主提出研究问题,结合所学理论与方法,设计实验流程、开展数据分析,充分体现了跨文化团队的协作能力与学术创新力。

学员课程报告

 

特色活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文化交融的桥梁。学员们在学习之余,踏上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索之旅。

通过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者迅速拉近了彼此距离。在武汉大学卫星地面站的参观过程中,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走进湖北省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荆楚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变迁;太极体验中,学员们在行云流水的动作中感知东方哲学的含蓄与平衡。

文化联欢晚会则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中国书法展示、斯里兰卡舞剧、蒙古歌曲等轮番登场,不同文化在舞台上交汇碰撞、绽放光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在这里不再是观众,而是文化交流的亲历者、传播者与共创者。

卫星地面站参观活动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活动

中国书法体验

联欢晚会

 

圆满闭幕:十五年传承与创新

闭幕式上,实验室副主任邵振峰教授对本次暑期学校从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等方面进行总结,指出这不仅是一段前沿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跨越文化边界的交流之旅,期待青年学者们以此为起点,共同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邵振峰教授闭幕式总结发言

闭幕式合影留念

 

据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为2025年武汉大学珞珈全球暑期学校的重要子模块之一,同时得到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支持。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GSIS)IEEE GRSS 武汉学生分会共同协办。实验室团委、研究生会及学术社团Geoscience Café等同学承担了重要的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