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高云--愿化甘霖润桃李甘做红烛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7日发布人:wyh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高云,1983年1月生,河南信阳人,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信阳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学名师,主要担任英语学科教学论、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信阳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先后荣获信阳学院优秀教师、信阳学院文明教师、信阳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十佳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不苦讲台方寸小但愿长为孺子牛

主持参与完成项目13项;教科研论文5篇;著作权1项,项目《基于图式理论的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被评为信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10月参与信阳师院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并荣获二等奖。

一、辛勤耕耘,爱岗敬业

高云老师2007年进入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任教,在教学一线岗位工作,长期奋战在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自觉遵守党章,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热爱党务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升党性,提高素质。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从教期间,担任多门英语专业课及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工作。无论学院安排什么样的教学任务,始终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注重因材施教,讲课精益求精, 课后悉心辅导。在指导学生论文工作中,从选题、收集材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直到定稿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论文指导工作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动力,毕竟教学相长。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不断发现一些新的学术生长点,对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每年九月份都要承担一部分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在指导实习过程中,她不仅注重理论指导,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和英语教学新理念。带领学生认真研读和理解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给学生分享优质课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之前充分学习理论,并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示范课获得自己教学设计的灵感。作为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加入外国语学院的辩论团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辩论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经领导推荐,参加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员考试,并顺利取得河南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考取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后,经常牺牲个人时间参加信阳市各院校和单位的普通话测试工作。

繁忙的工作之余,担任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导师。用模范言行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用良好师德做学生修身立德的楷模。根据学生成长需求精心设计并完成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导师课授课任务,关爱学生,定期与学生见面,讨论学术问题,交流研究心得与生活感悟。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对学生为人、治学有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很多温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心理困惑,通过导师课将这些困惑化解于无形。无微不至的关心,不仅让学生家长倍感温馨,也让莘莘学子收获了种种温暖。

二、潜心教学,勇于创新

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努力上好每一堂课。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的全面育人观,致力培养学生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负责的教风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注重理实融合、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将最新研究成果、科技前沿、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让课程讲解更通透。

在课堂上从不唱“独角戏”,而是不断地提问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知识是最低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引起思考—对自己、对知识、对社会、对创造的思考,核心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学术道德、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乐于潜心钻研和反思讲课的艺术。在课前认真备课,上完每一节课后,又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同时反思不足,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否得当、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运用是否协调等,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教学理念先进,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专业类课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和线上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沉浸式教学,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中探索“翻转课堂”,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习能力强且团队合作紧密的小组在汇报展示时,不仅仅局限于任务内容本身,还进一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拓展延伸,自主学习,对其他同学起到积极的同群示范效应。针对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内容多、课时紧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翻转课堂理念的对策,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省时高效的课程学习。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设计上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并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协同评价”若干循环链作为教学流程;利用线下课堂的有限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运用实践,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三、牢记从教初心,不忘育人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把课堂当成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舞台,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教育学生做一个心态健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学思践悟,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班,使自己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只有做到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把握准确的育人方向,才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更要以“传道”、“解惑”为责任和使命。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之一,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非常重要。因英语演讲与辩论课课程特点,课上学生会大量接触国外的演讲、辩论素材,而许多国外演讲素材背后蕴含的价值取向较为多元、复杂。受到学习素材中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困惑,此时对学生进行“传道”与“解惑”: 在课程学习中适时引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讲好中国故事,将语言教学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打牢学生的人生之基和发展之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给予学生们关心和帮助,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初心。

四、扎实做好科研工作

科研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作为一名教师,始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潜心学习,用心实践。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教研中,大胆进行尝试;实践中,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每一次的教科研,都会思考很多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假设,不断地进行修改,使得研究方案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作为一名教师,始终不忘在教学的同时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先后发表了《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文化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Toward the Role of Language Teacher Confirmation and Stroke in EFL/ESL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A Theoretical Review等数篇论文;参编书籍《剑桥雅思阅读词典》、《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声思维法的应用研究》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 先后主持并参与多个厅级和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2011年10月参与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并获二等奖;2013年08月主持信阳市社科联项目“基于图式理论的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获信阳市社科联项目二等奖;2013年8月参与信阳市社科联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研究”;2014年8月参与河南省就业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豫南地区大学为例”;2014年参与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级英语整体语言教学模式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2月参与河南省人文社科项目“跨文化视角下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翻译研究”;2015年7月参与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英语专业师范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2015年主持信阳学院教改项目“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2016年12月参与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目的论视角下的军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2017年5月参与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基于MALL的高职英语智慧型翻转课堂效度研究”并荣获一等奖;2017年7月参与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代一路’背景下信阳外宣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2017年主持信阳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主持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英口译策略——以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为例”; 2018年12月参与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合’ 文化视角下政治翻译标准研究’”;2019年主持信阳市哲社规划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英口译策略-以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为例”;2020年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释意理论视域下外宣纪录片口译策略研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学生成人成才是老师最大的荣耀,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对老师最大的褒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教育成长之路上,将紧握着梦想,一路向前,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上一条:张黎--一腔情怀秉初心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一条:罗颖--润物无声,风化于成 做好教学路上的播种者、引路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