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段海丹--初心守教育 潜心做学问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7日发布人:wyh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段海丹,1985年3月生,河南省驻马店人,2011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讲师,担任有《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现任教育学院教学秘书,信阳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学名师。曾获信阳学院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2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授予信阳学院“优秀教师”和信阳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学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科研上,本人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项,完成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1项,完成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1项,主持校级重点项目2项,,撰写CN学术论文数10篇,参与著作2部(分别任主编和副主编)。

一、以课程思政为依托,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在学习心理测量学课程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凝练思政元素。第一,增强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发展历史,把经典案例作为课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素材包括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内容以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讲授法及实践法,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工匠精神”,心理测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心理测量标准化的规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精益求精,数据保证真实可靠,符合“工匠精神”。第三,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通过讲授法及讨论法使学生理解,心理测量工作需要和被试保持良好的关系,与被测验者和平相处,通过案例讲解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第四,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讲授法使学生理解,无论何种测量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团队合作,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一个人某个环节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最后的观测精度,因此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具有较强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学习实验心理学课程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凝练思政元素。第一,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把握实验科学伦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通过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视频案例作为课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提高学生在实验上的伦理道德和科学精神。第二,注重科学实验思维,养成科学的实验逻辑思维,设计良好的实验。通过带领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到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能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思维逻辑。第三,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效率。通过慕课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做事效率。第四,合理利用注意资源,提高自己上课时的注意力。通过班级课堂小组讨论以及结合课本的有关方面,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注意资源,增强听课效果。第四,利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通过书本的有关记忆内容以及课堂的讨论,激发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记忆策略有利于促进记忆。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利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第五,应用情绪调节策略,学会情绪管理,克服负面情绪。通过呈现情绪的PPT结合书本及相关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情绪,明白负面情绪的来源,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健康的成长。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凝练思政元素。第一,正确的健康观,注重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向学生展示近年来社会各界的人们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柱状图,给学生们讲解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观,真正的健康必须包括心理健康;通过向学生呈现近年来出现的青少年跳楼等自杀事件以及近期出现的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例,比如吴某弑母案,使学生深刻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需求的心理测试量表,比如SCL-90、UPI,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第二,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正确分析和看待自己,投身社会实践、优化人格品质。在老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与体验版块中“人际关系中的我”、“我了解自己吗”、“自画像”等团体活动,来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认知;在心理健康周宣传期间,由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老师提供主题班会PPT,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及参加咨询值班体验,使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心理卫生意识,善于自我观察与反思、悦纳自我,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塑造健全自我。第三,培养乐观的情绪,学会积极的行为方式;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收集社会新闻事件中因情绪问题导致重大伤亡后果的案例,使学生明白消极情绪调节与疏导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比如宣泄法、转移法、放松法等,教会学生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维护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从而做一个积极、阳光、健康的大学生。第四,坚持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通过“宿舍你我他”等电视节目的视频素材,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微笑一分钟、优点大爆炸”等团体活动,让学生培养乐观的心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进而与同学们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通过人际关系这一章的理论课时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懂得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尤其在恋爱关系中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端正恋爱动机,摆正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第五,加强修养、化解冲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心理韧性测试量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力的韧性程度;通过引入《孟子》篇中学过的一段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向学生讲解挫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习挫折与压力的理论,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人格品质。第六,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尊重、珍惜他人的生命健康;通过向学生呈现因意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重大伤亡事件,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进而建立起基本的生命健康意识;通过网络虐猫等案例,为学生讲解尊重和珍惜他人生命健康(包括动物)的重要性,以此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学会自爱与爱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墓志铭”等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团体辅导游戏,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将对生命的认识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最终实现生命意义,创造生命辉煌。

(二)践行OBE理念,彰显教学特色

行源于心,力行于志。从教十年,我始终不忘自己教育的初心,在教育的路上播撒爱心,历练匠心。用自己的点点付出,默默践行着一个普普通通人民教师的事业追求,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在教学方法上,我喜欢用问题驱动法导入教学,用经典案例或实验穿插在教学中,最后通过知识点梳理强调所学习的知识点,在拓展阅读和课后作业布置阶段会加入学科研究前言和新进展,调动同学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同学们对学习一直抱有期待。在2021年度,我还参加了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并荣获校级一等奖。另外,我还参与心理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和联络工作,主要对接学校是信阳市第十三小学,带领2018级23人参加校外见习,并带领全校分配在十三小实习基地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兢兢业业的对待事业,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爱心播撒给每一位学生。

(三)潜心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

《心理测量学》课程是在大三第一个学期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学科性质来讲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周学时4课时,总学时72课时,学分为4分。该门课程是心理学核心课程中应用方法类的学科。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了解量表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力、人格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计分和分数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熟练的按要求编制、检验及使用测量工具,能对测量分数进行科学的解释,熟悉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能将它们正确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本课程通过心理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未来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形成进一步自学其他专业知识的能力,并为个人研究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课程是在大二第二个学期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实验心理学》课程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学科。它涉及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是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逻辑,了解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实验以及当代研究的新方法,能看懂和评价科研论文,会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心理学实验,掌握实验报告的写作程序和规范,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理论体系专题》和《心理科学方法论专题》是都是对心理学专业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心理学考研大纲中要求的全部考核知识,教师要带领同学们对课程考核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归纳,让同学们明确心理学考研目标和考研要求,并明确心理学研究生应当具备的科研精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大一新生专门设置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方法、熟悉自身的人格特点及调适方法、掌握情绪特点及调节方法、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压力及应对措施、重视心理危机的干预。该门课程反映了通识教育课程标准,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适应大学生的角色,能够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学习,学会正确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塑造健全的自我,维护和培养良好的情绪,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珍惜大学时光,做一个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师成长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工作刚满十年的教师,段海丹老师曾作为新入职教师参加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也曾在有了第一个宝宝后,参加了第六届比赛;也在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后,参加了的第十一届赛事;然后,厚积薄发,参加了第十三届。回想自己的参赛历程,它代表着自己作为教师的一步步成长和提升经历,更见证了学校和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视和培养历程。

伴随着教师之路的成长,段老师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作为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者,要不断的鞭策自己进步和努力,这样才能为学生输送知识和正能量。教师的进步和努力体现在每学期上课之前的教学准备中。在新学期授课之前,本人都会从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几个方面做准备,再从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对教学材料进行翻修和完善,进行再备课。所以教学成长之路,不仅仅是自己在给学生输送知识,同时通过给学生输送知识,学生也在间接的帮助自己成长和提高。

三、尊重学生,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一)建立民主、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自成为教师以来,她就一直思考“严师出高徒”“师以严为德”的含义,尤其是深刻思考,高等教育模式下的严师该如何践行?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情感上,表面看来是外向、活泼和充满激情的,但在情绪发生上,却存在丰富性和复杂性、易波动性和两级性以及冲动性和爆发性等特征,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因为积极的情绪状态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催化剂。所以对于大学生教育,要想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是“严”,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大学教育很重要。在教学中,她一直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用民主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并在情感上把大学生当作大人来尊重 ;最后,教师要信任学生,要相信大学生有学习的能力和实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在和学生相处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尊重和信任。

(二)以服务者的热心、耐心和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

在对待学生上,她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身份的特殊性,教师不仅是一个服务行业,更是一个育人行业。给予服务的解读,她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服务者的热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要用热心、耐心和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所以,从教以来,她一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践行“师者,父母也”的初心并且通过教学效果检验自身的成长效果,用渊博的知识和榜样的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好的榜样。

下一条:徐战辉--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经师人师培育人才

关闭